這個人心靈和諧,很幸福,而且他的幸福是一種最高級的幸福。
著名組織學家聶佛梅瓦吉一生研究蠕蟲的構造:蠕蟲那么長,人生可是那么短。我們到底怎么樣才能過好這一生呢?
《奇特的一生》是為俄羅斯科學家柳比歇父的所做的傳記。一開篇,這本書就打動我了,原因在于本書宣稱可以為你揭開謎底,為什么他一生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以做這么多的事情。如果你能學會他的方法,那么你也能。
他生前發表了七十來部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類學、昆蟲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各種各樣的論文專著,他一共寫了五百多印張,五百印張等于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及時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
遺產包括幾個部分:有著作、探討地蚤的分類、科學史、農業、遺傳學、植物保護、哲學、昆蟲學、動物學、進化論、無神論。此外寫過回憶錄,追憶許多科學家,談到他一生的各個階段以及彼爾姆大學。
他不但完成了很多部科學著作,還進行健身、維系與家庭朋友的關系、與很多人保持聯系,他的一生完成了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他建立了一種最適合自己工作能力的生活制度,而這種生活制度的建立依賴于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叫做時間統計法。
所謂的時間統計法,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記錄:就是指幾十年如一日地記錄自己每天做的事情,包括做的每件事情以及用時長短,他能夠精確地感知時間,從而將時間充分地為我所用。使用這種方法的原因的在于它可以使得你對時間有一種精確的感知,仿佛你的身體里面有一個時鐘在滴滴嗒嗒作響。
二、總結每周做一次總結,每月和每年都做一次回顧。
可以看下作者一年的總結,主要是客觀公正地反映了一年的歷史,然后來看下效率有沒有變化,什么沒有完成。比如
1、純工作時間:
1937年:1840小時
1943年:1612小時
俄文書讀50本:48小時
2、娛樂:65次,包括聽戲、電影、音樂會、展覽會;
3、同人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務(私生活和心境)
三、時間管理方法,包括使用時間下腳料的使用,即在等車的時間、在上廁所的時間,他用時間下腳料學會了英語;包括他對待休息的態度,他認為所謂的休息其實是對事情的切換。
四、作者對時間運用的原則:1、不承擔必須完成的任務;2、不接受緊急的任務;3、一累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4、保證足夠的睡眠,每天睡眠時間為10小時左右;5、將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結合在一起。
當作者隨心所欲地支配時間,他體驗到一種解放的幸福,這樣的時間充滿了光明和安寧,一天全部的時間都吸取著最重要和最本質的東西。
你說難道就如此簡單,這就是讓我過好一生的方法嗎,未免讓人太失望了。
而事實是因為作者自身還具有別的特點,他在二十歲的時候已經把成為生物科學家并為此奮斗終身,當作目標和方向所以他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去探索。他一直都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并且他提出一個原則
一切服從于生物學,凡無助于此的,皆置之不理。為了事業,不惜犧牲一切
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將時間分為,最重要的事情即自己用于閱讀科研書籍和寫論文的時間,其次分配給參加學術會議、通信往來,其他是休息(每天十小時的睡眠)、吃飯、交通等。所以他在時間分類時就有了一個標準。
其中每天純工作時間7到8個小時,而對一件事情的起訖時間的誤差不到五分鐘。
而其中的工作時間又細分為兩類:
第一類工作:中心工作(寫書,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參考書,做筆記,寫信)
第二類工作:不屬于直接科研工作(學術報告、講課、開學術討論會、看文藝作品)
他還保持良好的生活的規律。切科諾夫斯基并非像現在的人經常熬夜的類型,他知道自己需要充足的睡眠,每天需要睡到8到9個小時。他的生活空間保持簡樸而整潔,只放上書和工作所需材料,從而可以使得他可以高效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他還具有以一種抗干擾的品性。他知道在何時該堅持自己是對的,即便是外界對他有非難,他也會默默地承受下來,而不改以往的生活習慣。他在自己兒子死后,懷著巨大的悲痛,但是他仍然堅持著讓自己的生活走向正軌。
他為了不受外界評論的影響,他選擇蟄居外省,并且學會了自己對自己做出公正的評價。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監督自己,自己監視自己,自己向自己匯報。
因為他不膜拜任何一個權威,他不信仰任何一個原則,不管這個原則多么地受到人們尊重。他最不能容忍:無可爭辯的真理、不可動搖的信仰、絕對的結論。
他具備一切足以獲得盛譽的條件;意志力、想象力、記憶力、稟賦以及其它品質。它們搭配恰當、勻稱。搭配勻稱,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整個核心在于搭配勻稱。
所以看起來只是一個方法時間統計法起到了靈丹妙藥的作用,其實真正的內在原因是作者自身的特性與時間統計法能夠完美地搭配,從而創造出了世間難得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