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 西達雅
《百鳥朝鳳》是首曲子,嗩吶曲,這首曲子吹起來的時候,能引來百鳥齊鳴。
我看的《百鳥朝鳳》,是一部電影,電影講述了一對師徒對于傳承嗩吶的承諾與堅持。
過去,在無雙鎮,吹嗩吶這門行當頗有地位。游天鳴不滿13歲就被父親帶去嗩吶王焦三爺那里,希望能夠拜師學藝。天鳴在旁白里說,這是他父親的愿望,他父親想了一輩子嗩吶求而不得,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那一年是1982年。
焦三爺出了難題考他,要他不換氣吸滿瓢水,他做不到。三爺說他氣不夠,不收。天鳴父親氣急敗壞地拿水瓢抽他,有苦肉計的成分,但焦三爺還是收下了天鳴做學徒。
那時候做學徒既要學習技藝,又要跟著師傅下地的??墒沁@娃不怕苦,也不想辜負父親的期望。師傅一開始并不教他吹嗩吶,而是讓他拿蘆葦桿到河灣吸河水,半人高的蘆葦桿,一頭放在嘴里,一頭將將插入水面,仔細想想,這需要多大的氣力、多大的肺活量才能把水吸上來啊。
天鳴練了倆月,好不容易吸到水了,師傅拿來一個一人半高的蘆葦桿,要他繼續去河灣吸水。這時候,又有新人來拜師,他是藍玉,和天鳴年紀相仿。藍玉極有天分,通過了三爺的各項考核,留了下來,成為天鳴的師弟。
兩個小男孩一起到河邊拿蘆葦稈子練吸水、一起在師傅的教導下學習嗩吶。
嗩吶技藝,在這片黃埔高原上是一門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平時干活累了,一首嗩吶曲能表達出來的東西,言語是表達不出來的。
白事的時候奏響嗩吶,是子孫對逝去的親人表達的眷戀,此外它還能表達對逝者一生評價。師娘說:“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這首曲子不輕易傳承,一個是它難度極高,一個是只有領頭的嗩吶高手才能跟師傅學這首曲子。
在整個無雙鎮,也只有焦三爺能吹《百鳥朝鳳》。這些年,三爺收了不少徒弟,焦家班也聲勢浩大起來。雖然三爺漸老,但他依然沒有選定接班人,傳授他《百鳥朝鳳》。他知道他在等一個人,一個德行兼備,天賦異稟的人才能夠擔得起如此大任——將嗩吶發揚傳承下去。
天鳴性子訥,剛進焦家班的時候,對焦三爺非常敬畏。此外他的天賦并沒有后來的師弟藍玉的天賦高,一段時間后,藍玉都能開始學習嗩吶,并跟著三爺和師兄們出活了,天鳴還能跟師娘下地干活,練習吸水。
天鳴曾想放棄,但回到家門口,父親跟別人吹牛說兒子如何如何厲害,都能開始學《百鳥朝鳳》了,讓他不忍心破壞掉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于是繼續回到師傅那里學習。
也許真是鐵杵磨成針,天鳴憑借著堅定的毅力和不知疲倦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師傅的認可。在他和藍玉身上,能看到明顯的不同,天鳴生性長情,師傅后來說,當時收天鳴為徒,并不是因為看他被父親責打可憐,而是他來拜師時,看到父親摔倒磕傷,留下眼淚。是眼淚讓三爺動容,覺得這孩子孝。
而后來出活發生過一次火災,天鳴為藍玉從火中搶出了他的嗩吶,自己的嗩吶卻葬身火海,違背了師傅的“嗩吶離口不離手”的規則,被大巴掌扇時,隱忍的落淚,師傅亦覺得,這孩子忠義難得。
因這種種,天鳴被留下來學習《百鳥朝鳳》,而藍玉學了一般的嗩吶技藝后離開焦家班。
待天鳴學好《百鳥朝鳳》,正式接替了焦三爺班主的位置,從此焦家班改名成為游家班,從此師兄們開始仰仗他來生活,而將嗩吶發揚光大的重任也落到了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身上。
這時候已經是九十年代,下海經商的大潮掀起,世間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游天鳴作為班主的第一場正式演出,就遭遇了尷尬。
他的小學同學結婚,他們游家班去慶賀。誰知道吹了一半,不是發煙就是發紅包,小學同學還讓天鳴別那么認真,就是圖個熱鬧,人們再也不講聽嗩吶當做一種神圣的紀念儀式。
另一個沖突是一場壽宴上,天鳴帶領游家班演奏嗩吶,這時候一個西洋樂隊在對面搭臺,演奏恢弘的管弦樂,更有穿豹紋短裙的女郎搖曳著身子唱歌。三爺和天鳴氣不過,吹著嗩吶和西洋樂隊PK,誰知道被一群小混混打得鼻青臉腫。
在措手不及的社會變革和浮躁年代里,嗩吶技藝日漸沒落,游家班被西洋樂隊比下去,越來越接不到活了,沒有活就沒有收入,師兄們紛紛另謀出路,打算到省城去打工掙錢……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傳統技藝的傳承中,這個問題不斷被提及。大量的現代娛樂充斥的今天,我們更喜歡便宜的、方便的、隨時能享用的東西,比如用MP3聽音樂,用iPad看電影。
我們這一代很少有人能聽懂京劇、越劇,看懂儺戲、采茶。還有人在手工打鐵、裁制千層底嗎?有,但那絕對是少數。身懷技藝的人,要么守得住清貧,要么守得住寂寞。
焦三爺肺癌去世前,在最后一刻他還在為嗩吶技藝的傳承殫精竭慮。省文化館來無雙鎮想讓天鳴他們錄一個吹奏《百鳥朝鳳》的視頻,三爺說,答應他。
天鳴去西安找了師兄們,想將大家聚起來錄這個視頻,但是一個在工作中用電鋸鋸斷了手指,一個在石棉廠半年就咳嗽不止,再也吹不了嗩吶。而藍玉和他妹妹更多的是談如何掙大錢,并希望說服天鳴留著西安掙錢。這時候,鏡頭落在一個吹嗩吶的老人身上,路過的行人在他前面的碗里施舍零錢……
在影片的結尾,三爺墳前,天鳴給他吹《百鳥朝鳳》,這個嗩吶匠人,一輩子給多少人吹奏送葬,臨了,自己走了,只有一個徒兒給他送行,連二臺、四臺都沒有,何其可悲。
這部影片上映的時候,導演吳天明已逝。那時候,全國的文化人都在提及這部《百鳥朝鳳》,希望影院能夠爭取排片,呼吁大家能給中國電影和中國文化一個機會。但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依然沒能進影院為這部影片點贊,真是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