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里離職之后來到豐趣海淘的這一年,是我加班最多的一年,一周連續通宵,每天3點才能睡覺,一周工作七天,這樣的日子也許只有創業初期的那股激情才能讓我堅持下來。當時的思維方式是,為什么要把自己大把的時間浪費在跟家人聊天,跟朋友聚會或者無聊的睡覺上面呢,時間太寶貴了,需要用來為公司創造價值,讓產品早日能在市場上有一定機會。
當然年輕人確實是需要拼勁和能夠吃苦,互聯網講究的是為快不破,老板們也是揮舞著皮鞭,快點,快點,再快點。我無數次因為把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導致家庭矛盾,無數次因為太投入工作而忘記了吃飯,好幾次勞累過度而身染疾病。在輾轉滬杭兩地的路途中,幾次感覺自己因為勞累快要撐不下去了。一切的付出,當年的回報是沒有年終獎,第二年的付出也與每天按時下班的人一樣。想想確實挺悲哀的,當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的時候,是非常打擊人的士氣的。我每天多加5個小時的班只是為了年終多拿1個月的工資?如果是為了這個目的,為什么不把這5個小時花在提升自身能力上面呢,個人價值的提升比一個月的工資獎金更持久。所以,我現在學會了選擇,選擇我自己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不為討好老板,不為五斗米折腰。
最近企業內部氛圍的氣味很不正常,很多人似乎都抱著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的態度在做事情。其實這種環境不是自下而上的,而是由老板們決定的,但是似乎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底層員工出問題了,消極怠工,不愿意加班,并且還提出了狼性文化、精兵制度、甚至裁員等方式。我為這個公司感到悲哀,因為他們太不懂人性,更不懂得管理。你在講狼性文化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狼性文化是建立在任性文化的基礎之上,有沒有為狼性文化建立相應的配套制度?你們似乎一直在漠視員工,反過來責罵員工“冷漠”。你們期望員工無時無刻不在為公司無償加班,但又不想多為員工付出哪怕跟市場價持平的報酬,你們似乎還在想為什么現在的員工要求的工資越來越高了,能不能找到更廉價的勞動力。對,員工在你們看來只是廉價勞動力,你的看法逐漸讓員工從可能有創新精神或者匠工情況的人退化成了單純的勞動力資源,我也比較討厭把人作為“資源”來稱呼。
如果你把勞動力看作商品,勞動者看作供應商,你就能發現這種糟糕的企業文化的問題了。員工都在競爭稀缺的升職,所以對于員工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很糟糕的模式,并且通常在老板沒有強迫他們時,他們自己就會這樣做。公司,作為消費者,在購物區逛,表示自己想要買條褲子。在那兒,能讓她最高興的服裝店在以后都有可能有更多的生意,所以她才能在這個街區傲慢地逛。而為了能夠得到她這個生意,所有的商店都在降價跟其他商店競爭。第一家店少 5 美元,第二家店少 6 美元并且送一個T恤。第三家可能會買一贈一,等等。
不久,能夠確定的是,這種反向競標大賽的贏家會丟掉很多錢,也就是通常說的賠本賺吆喝。然而,問題是,我們再轉換去看雇傭模式,這種模式下的贏家 5 年每周 60 個小時的工作換取了每年漲 1 萬元的工資。供應商為了?公司?損害自己的利益,而她卻不耐煩的翹著腳,困惑他們怎么不能再賣的便宜點兒。
這些事件的問題本質并不是?糟糕的企業文化本身,而是現在一天工作 8 個小時竟成為了一個新的原罪?,F在的世界推崇這樣的企業文化:公司擁有每周工作 60 個小時的空想者,這些人在法老的要求下揮著鞭子強迫勞動人員去建造金字塔,這樣的世界這樣的文化期待我們對沒有額外付出而產生負疚感。多工作成了新的需求,這點已經到了這樣的程度:?公司?覺得裁掉不具有特定要求資質的底層 x%?的員工是非常合理的。
我們帶著無償加班的榮譽徽章。睡不夠,炫耀著喝了多少咖啡,一天 18 小時接收電話和郵件。我們以多少時間被安排了兩倍甚至三倍的工作來衡量自己的重要性,還倒行逆施地認為免費做到這一點是很光榮的事。
那面對被要求加班,怎么辦呢?很簡單:制止它。別再想著比你身邊的人多提供點免費勞動力是很給人留好印象的。當你的公司暗示你每天工作時間應該從 8 個小時增加到 10 個小時的時候,不要因為詢問“這對我有什么好處”而感到內疚。不要想著通過每天捐贈額外的 20%-40%?的時間來讓自己 5 年內有升職的可能是什么重要的事,這其實是一個很糟糕的時間投資。不要參與進這樣糟糕的企業文化。
重新規劃你的時間,因為你的時間是你現在最寶貴的財富,遠離加班,重新規劃自己的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