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貼士,以下摘自書中的一些觀念,幫助理解今天的學習任務
享樂是意識中的資訊告訴我們已經達到生物程序或社會制約的要求時,所產生的一種滿足感。饑餓時,食物的味道令我們愉快,因為它緩和了生理上的不平衡。晚間一邊被動地從媒體吸收資訊,一邊用酒精或藥物麻醉因工作而變得過于亢奮的心靈,有助于放松自己。
「拆頁四」
來自第三章《心流的構成要素》P122
享樂轉瞬即逝,樂趣回味無窮
一般人想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生活時,不但會想到享樂,還會想到雖然與享樂重疊,但必須用不同字眼表達的另一種感受一一樂趣。所謂樂趣,是指一個人不僅需求和欲望得到滿足,更超越既有制約,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
樂趣具有向前發展的特性,并蘊涵新鮮感和成就感。在網球賽中險勝,通過考驗證明自己的能力;閱讀一本書,發掘新觀點;在談話中發表過去甚至不自知的觀點──這都是樂趣橫生的事。談成一筆競爭激烈的生意,或做好任何一份工作,樂趣自在其中。這些事在進行的過程中,談不上什么享樂,但事后回想起來,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說:“真有意思!”而且,盼望一切能重演。經歷過有樂趣的事,我們就感覺自己有了改變,自我有了成長;在某些方面,這次體驗已使我們變得更復雜、更豐富。
享樂的體驗也能帶來樂趣,但這兩種感受截然不同。舉個例子,吃喝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享受,但要想從中得到樂趣卻比較困難。唯有在吃喝時投入足夠多的注意力,分辨各種不同口味、作料之間細微差別的人,才會跟美食家一樣,覺得這件事樂趣無窮。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享樂無須耗費精神能量,但樂趣必須運用高度的注意力。換言之,享樂可以不花力氣,只要大腦特定中樞受到電擊或藥物的刺激,就能產生享受的快感;但是打網球、看書、談話,若不全神貫注,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毫無樂趣可言。
也正因為如此,享樂的片刻轉瞬即逝,不能帶動自我成長。復雜性卻要求把精神能量投入到具有挑戰性的新目標。從孩子身上很容易發現這個過程。每個小孩兒一開始都是小小的“學習機器”,每天嘗試不同的新動作、新詞匯。當孩子學會一種新技能,臉上那種專注的喜悅充分說明了樂趣的真諦,而每個充滿樂趣的學習經驗,都使孩子不斷發展的自我日趨復雜。
「I,重述知識」
請重述拆頁中享樂和興趣兩個概念。
(如果你是拆書家會員,請用拆書家技法──概念講解;如果你不是,請選擇你習慣的概念講解方式。)
「A1,激活經驗」
請回想,你經歷過的有樂趣的事情,這件事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成長,并且這個改變和成長對你影響較大。
「A2,規劃運用」
如果你有孩子,請規劃一件有樂趣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中,包含了你期待孩子成長的內容。比如,周末帶孩子去游樂園坐過山車,希望孩子能克服恐懼。(這是選做題喲)
「格式」
目標
行動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