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張萌的《人生效率手冊》覺得很受用,和你進行分享,以實現我期望的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的想法。
這本書剛開始看了幾頁,發現作者是一個很有想法和決心的人,她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從名校退學的學生,因為夢想成為北京奧運會自愿者,但發現到了浙江大學,離夢想越來越遠,于是毫不猶豫選擇退學。然后復讀考上北京師范大學,圓夢當上自愿者。感覺很酷,但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做這樣的抉擇。
這本書開篇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人和人會慢慢來開差距?大學畢業10年,20年以后,同學之間差別會很大。所有的差距都不是一天行成的,而是時間的積累價值,都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差距是沿著事物正常的發展的規律和方向,但如果方向一開始就選擇錯誤,很可能越走越錯。你的業余時間投入到哪兒,你就是一個怎樣的人。日積月累之下,其實人和人的差距就變得越來越大。
這本書從目標管理、時間管理、高效學習、修煉硬本領四個方面,為我們繪制一天行動指南,幫我們迅速走出迷茫,卓有成效地過好每一天,進而提高人生效率。
法國著名思想家蒙田說過“靈魂如果沒有確定的目標,就會喪失自己”。
可見確立清晰的目標對于人生的規劃有多重要。設立人生目標是指,你每一年都在往一個井里面打,打得越來越深,而且持續不斷地關注一個焦點,那口井,那個焦點就是你人生軌跡上的目標。
當然大部分人都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一生究竟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要做出怎樣的事業、構建怎樣的人生。好像一切都得按照“本應該的樣子”而活,墨守成規,不求突破,到了一定的年齡就要按部就班的工作、買房、結婚、生子、養老,最后死亡。有人講這千篇一律的人生軌跡叫做自然規律。細細觀察我們和周遭的大多數人,無不按照這樣的自然規律日復一日,單調而重復的生活著,十年后的自己可能還是這樣,一層不變。
我們和大多數人一樣并不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應該如何建立。本書提出的七個人物法,能很好的解決這樣一個問題。七個人物法,可以定義階段性目標,也可以定義整個人生目標。其次,七個人物法,不是定義人生目標的唯一方法,但確是一個可以比較快速的幫助自己去定義目標的基本方法。步驟是首先我們想出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就是你夢想中要成為的人,這個人可以是偶像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你認為比你優秀很多的人。寫出這七個人的名字,把每個人的技能歸納出來,每個人列三個。然后找到他們的共同點,按照從多到少排列,取前三個,就是你要樹立的目標和方向。自我匹配,進行針對性的學習你渴望的技能。
時間管理方面,作者1000天小樹林計劃的成功,讓我更加堅信堅持的力量。1000天小樹林計劃,講作者一直有做外交官的目標,但是進入大學以后發現自認為還不錯的英語成績與年級其他同學相比,卻是中下水平,這對作者打擊很大。于是作者決定除開正常的上課時間,把可控時間用到了英語的學習上,地點就選擇在學校的小樹林,然后在這三年時間里,不管是刮風下雨還是三九寒冬,她都一直堅持5點起床,然后進行三個小時的英語練習。堅持的結果是作者成績在大學連年第一。時間的魅力就在于,在你不知不覺中給你驚喜,讓你變成一個意想不到的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
我們這個社會唯一公平的就是時間,每個人都是24小時。但是我們除開工作的時間,可控時間其實是很少的,也很感謝這年以來我的經歷。讓我現在的睡眠很少,前段時間還可以睡到5點過一點,現在更糟糕一點4點40左右就醒了,然后睡不著。拒絕了躺在床上胡思亂想,增加自己的痛苦。我也開始早早起床,然后堅持跑步5公里和學習英語一小時,雖然睡眠不足,但畢竟咖啡還可以續命。這樣我每天就多了兩個小時的可控時間,看了這本書后我會更好堅持和執行下去,堅信時間的玫瑰。也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負責,才能給自己踏踏實實的安全感。既然是要學習,就必須抓住一切可以鍛煉以及時間的機會。
在高效學習這一章中,作者提到的精學和泛學體系。精學體系就是與你的目標密切相關的修煉,但一個人要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光修煉與自己目標相關的學習內容,還需要拓寬知識面學習其他感興趣的內容。唯有不斷地實踐,不停地復習,我們原本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才能一直停留在我們的腦子里。現在的我很想提高自己的英語和財務水平,這就作為我提高技能的精學的內容,我的安排是每天早晨學習一個小時英語,晚上時間學習財務知識。同時我也想建立像查理芒格那樣擁有多元思維模型,那么在周末我會泛讀一些書籍以提高自己的視野和豐富知識結構。像作者那樣一年閱讀100本書,我做不到,但是以我的閱讀速度一個月讀5本書,還是可能完成的。也希望自己能保持這樣的狀態,很好的執行下去。
著名的作家茅盾曾說過:“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
作者文中提到了康奈爾筆記法。康奈爾筆記法,是將你的思維實現簡易模塊化的一種方法,可以迅速幫助你去定義你在輸入時聆聽的重點,以及反思總結過程中的筆記記錄方法。我也在網上找了相關的資料看,自己也實踐操作,發現康奈爾筆記法可以把記錄的事情,加入自己的想法和總結,這樣比一般我們的筆記會更有效和實用。
所有成功人士,或者在某一領域有著極高成就的人來說,他們的成功,他們的杰出都不是偶然的,是通過大量的學習積淀,才有了后面的蓬勃發展。看到這里,想到了奧運會某個項目奪冠后,主持人的一句話:“哪有無心插柳,都是不斷努力堅持后的水到渠成”。人生沒有那么多幸運,時間積累,堅持不懈才是幸運的基礎。
盡管這本書收獲很多,但我認為也有一些東西不可取,比如作者反復強調的10000小時定律,因為作者自身通過10000小時練就了他的必殺技,所以她堅信該定律的作用。10000小時定律是在《異類》這本書首先出現的,大概意思就是某項技能堅持10000小時的練習,你就能成為該行業的專家。但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作者否定了這一定律,也通過了很例子來質疑這個結論。有的技能可能并不需要10000小時,也有的可能遠不止10000小時,比如保安,出租車司機,他們通過10000小時后,也并不會成為這個技能的大師。也提出了更有效的從新手到大師的方法,那就是針對某項技能堅持且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刻意練習。
另外作者有二次營銷之嫌,一直強調他的《贏效率手冊》,提太多次了,看到后面甚至有點反感,以致于后面我每次看到這幾個字就直接跳過。。
你如何度過一天,也就如何度過一生。不要再活在為忙而忙的生活中,找準目標,管理好時間,高效的學習,鍛煉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人生的效率。
我們未必要出類拔萃,但一定要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