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一同學(xué)在這兒的文章一時火熱,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時代如果你的文章不是博人眼球的,那么只有“成功啟示”與“心靈雞湯”兩類文章是會大獲全勝的,今人也是愿意去看這些的。可我在想:生活成功如何?傷懷又如何?———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這篇文章不出于私心,也不為公心,只是簡單、純粹、拙劣的想法。)
在我們這個社會有太多看起來成功的人,因此我們的價值觀也就隨著這種會去羨慕的目光而變化,因此我們就有了許多“教你如何如何”的的幫助性文章,但我們大多數(shù)是無法成功的,因此又有了心靈雞湯性的文章。
我們總是想躲進(jìn)它們,躲的人多了,文藝與溫暖就慢慢變成了做作與矯情。試想:如果你真的需要那么多“雞湯”,那么只能說明你這個人的確是“糟”到極點了。當(dāng)然,杰克?坎菲尓跟馬克?漢森一定想不到他們的暢銷書在中國不怎么流行,但那些“偽雞湯”早已泛濫,而這些都早已不是“雞湯”,而是“雞肋”了。
時間是一條長河,我們的生活載著我們在這河里漂著、變著,我們會變得標(biāo)新立異,我們會變得肆無忌憚。我們終究到不了別人的那條河,不然就決堤了,隨遇而安很重要,用《文心雕龍》里面一句話就是“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畢竟,雞湯喝多了也膩呀。
要我說,生活就像是電影《熱天午后》。我們就是帶著沖動,帶著疑惑過了一個亂糟糟的下午,到最后我們也許才能明白點什么,這時候你也許會說:“這tm才是生活。”
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遁”入自然,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做的都是超越自然,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又確是“返璞歸真”,我們總是太輕易站在自己的對立面,應(yīng)該如何呢?陶公有句話說的好“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說了這么多,融化成一句話即可:我們活著不為成為別人,也不為時時傷懷,只為自己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