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回國休假時,對比國內的酷寒難耐,念起非洲這邊夏季的好。
在國內時,看到國內的都是難處。寒冷,每天一多半時間在床上,光陰虛度,不掙錢光花錢。想起非洲這邊的全是好處。溫暖,一天24小時能過出20小時的精彩,掙錢多。而到這邊之后,看到這邊的又全是難處。酷熱,兩點一線,飲食單一,度日如年。想起國內的又全是好處,自由,豐富多彩的生活,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小Y說她也是如此,在日本時想著來非洲會很好;來非洲之后又懷念日本的各種好。看來這種現象還挺普遍,不知道這種心理現象在心理學上有沒有相對應的名詞。
突然就感嘆起蘇東坡的樂觀曠達。35歲時蘇東坡開始了噩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然而每到一處他都沒有抱怨和頹廢,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因緣自適,隨遇而安。這真是非常難得,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和蘇大大相比,差的不僅是才情,更是樂觀的心態。他是怎么做到的?是天生的么?真厲害。
回想起前年剛來這邊時的心態,非常的滿足。從長時間失業的泥沼中掙脫了出來,而且來到了心儀之人身邊,可以朝夕相處。可以說是物質與精神雙重滿意。那個時候覺得時光飛逝,每天都很開心。這種歲月靜好的狀態持續了大概能有大半年。后來依次經歷了事業停滯不前,莫名心碎,同事關系不恰等等一系列不順,就變成了現在這副摸樣。
關于事業停滯不前的問題,就真的不得不提提人性了。失業時心情非常的晦暗,看著這么一大筆工資很開心,后來又連續加薪兩次,滿意度達到巔峰。而目前的現實條件,是不可能再有加薪這種事情發生了,能維持現有的薪資水平不下降已屬不易。可見人心是動態的,永遠不滿足。原有成為區域大拿的美夢已破碎,職場中仍然存在性別歧視,我已得到準信,我不會是那個大拿候選人。這樣的話,這份工作對我的吸引力就變得比較有限。不像X,他已被提拔為此地分公司經理,只要他愿意呆下去,自會有一番大作為。既然如此,我還是老老實實做我的匠人好了。
關于后兩者,我只覺無語。這是一個系列的連鎖反應,這些變化都接踵而來。也許早已排上日程,只是我渾然不覺。
所以,目前于我而言,這份工作的意義就在于,為未來2年的學費生活費攢錢。未來2年的物質條件有賴于接下來的八九個月工作薪酬支撐。時間不短,但也并非遙遙無期。只是因為對這邊生活滿意度的下降,導致心理上的排斥。
Amy之前說過的一句話我記憶猶新: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不錯,既然我人還在這里,還吃著這碗飯,就不可以消極怠工,這樣是不道德的。公司沒有義務養閑人,我還是要好好干。不能受到外在消極因素的影響。不僅如此,我還應當做那個正能量滿滿,不僅自燃,還要能發光的人。明天去了辦公室,我要把周六沒打掃的衛生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