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員的教與研
?????????? ?????170417? 周一 晴
?
午休時間,讀到《新時期教研員解讀》里這樣一段文字:
上海市嘉定教師進修學院院長鳳光宇表示 :教研員作為學科的領跑者,要
成為自覺的研究者、指導者、培訓者,以適應教育發展。教研員既要做教研,
又要做培訓。教研員需要提高六項能力:一是前瞻能力,二是總結能力,三是評
價能力,四是表述能力,五是合作能力,六是改進能力。
??? 兩年前,如讀到這些文字,我肯定沒感覺,覺得它與我無關,讀讀而已,讀完就讀完了。但是有了兩年心理教研員的體驗,這些入眼的文字,會自然入心,這就是心理學中的“感受與體驗”所致吧。
新媒體時代,教研員如何做好“教”與“研”呢?
一、先來談談教研員的“教”。
這里的教,側重于當好一線教師的教師,教師專業發展的指導者,做好學校內涵發展的助推者。
如何當好一線教師的“教師”呢?
精準指導教材解讀。教研員能最先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信息,對教材的把握與拿捏的水準要優于一般教師。那么,如何貫徹學科教學的改革要求,這一重任自然在教研員的肩膀。精準指導教師進行教材解讀,則是教研員無法推卸的使命與責任。首先要指導教師明了學科課程標準,引導教師明白課標里的要求是基本要求,不是唯一的最高要求,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進行創造性解讀與實現。其次,要引導教師對所教學科教材進行全面理解,注意教材的學段性、學科行、還有教育性。在解讀的時候,需要多種理論的融合貫通,區進行意義建構:學科教學理論是為核心,美學、教育心理學、哲學等理論也要適時觀照。這樣,才有可能利于教師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捷掌握教材,才有可能貫徹好課改的方向標。
精細指導課堂課型。課堂教學的要義很多,課型也很多。如何指導教師全面掌握好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則和教研員的精細指導息息相關。課的類型很多,根據教學方法,可以分為:講授課、演示課、練習課、試驗課、復習課等,盡管課堂教學的道是相同的,是關注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但是,每一種課型的上法是有章法的,需要教研員一一教給教師。還有教師的群體可分為成熟教師與新教師。面對成熟教師,可以多運用一些理論的遷移進行點撥式指導 ,對于新教師則需要手把手教,必要的時候,乃至于要親自上示范課,這樣對教師的指導可能會更有效。
精誠指導教師讀寫。教師專業的發展離不開讀寫,教研員則是距離一線教師最近的專業群體,他們往往對教研員的意見和建議非常在乎。教研員指導教師做有溫度的教育,寫有溫度的故事。教師可寫的素材很多,教研員可以引導教師發現寫作素材,瞄準課堂,選擇有價值的小事故,寫可感的教育敘事或隨筆,也可以引導教師關注教育教學的一類特點,巧選點,寫教育論文。文本呈現,可以是橫向,也可以是縱向的邏輯結構。好馬配好鞍,要想寫出好文章,需要一定量的閱讀積累,指導教師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引導的博與專相結合,需要廣讀書,也需要精讀書。閱讀的范圍,不要僅僅陷于本學科專業,要拓展到生活的外延,心理學、哲學、教育學等通識類閱讀不要或略。
??? 二、再談談教研員的“研”
這里的“研“,指的是研究,是實踐。側重于要做教育教學改革的帶頭人,做教學研究的引領者,做育教學前沿地帶的發現者,更是實踐者。
這里的“研”指的是當好一線教師的陪伴者,注重自身成長的研習。
如何做好“研”呢?
?做學習型教研員。新媒體時代,教研員需要怎學學習呢?首先,向書本學習。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古代的,現當代的,都要兼顧。涵蓋面要廣,國內的,要讀,國外的,也要讀。蘇霍莫林斯的《給教師的建議》是經典中的經典之作,日本佐藤學的幾本書,也不錯。讀的書,不要僅僅限制于教育類,哲學、心理學類都需兼顧。讀書,但不唯書。接著,要向教師學習,向課堂學習,課堂應該也是教研員的成長地帶,教師在上課,教研員要學會觀課議課。以便課后及時作出正確的指導與評議。當然,優秀的教研員自然要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這樣才會讓一線教師所信服。可以向網咯學習,這是新媒體時間的最優勢了。也可以向同伴學習,交流分享才能走得更遠。
做反思型教研員。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教師的反思需要教師們合作進行,它是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的監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教研員可以對教師教育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可以對教師角色地位進行反思,可以對教育教學知識內容進行反思,對教育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的過程進行反思。反思的較好方式就是寫教研手記,及時記錄,及時反饋。
做研究型教研員。教研員屬于教師中的特殊群體,既有“面”上的工作,又有“點”的工作;既有日常的教研工作,又有長遠的科研專題。教研員獨特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學習型教研員鮮明的工作特點,那就是必須進行研究。可以進行校本研究。鄭金洲教授指出校本研究的含義有:一切為了學校;一切在學校中;一切基于學校。一切為了學校,指以改進學校實踐,解決學校的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宗旨;一切在學校中,指學校自身的問題要靠學校中的人來解決;一切基于學校,指學校的工作的一切要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充分挖掘各潛力、合理利用各種資源,設法釋放各種活力,盡量凝合各種能量使學校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體。為此,教研員可以做基于課題的專題研究。當前流行的是校本研修,它的基本層次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依賴,構成一個不可或缺的統一體。教研員在指導校本研修的過程中,不僅僅做一個指導者,也要做參與者。
當然,教研員的教與研,互為依托,互為一體,不能割裂開來的。
因為,教而不研則淺,妍而不教則空。
(寫于2017年4月17日晚上十一點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