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互動話題,引來了很多小伙伴的點評。
有的伙伴說如果還處在單身狀態,也許會考慮辭職旅行。如今有了娃,還有房貸,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當年,顧老師的一封史上最文藝辭職信火遍大江南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時間變成了網絡流行語。
去年5月,我們去新西蘭旅行。團里有位男生,便是辭職去旅行的踐行者。
他說自己忍了老板好幾個月,終于下定決心和他說拜拜。
接著,他聯系了在新西蘭的同學,給自己報了個當地價格不錯的旅行團,這才有了我們之后的相遇。
我忍不住問他,旅行結束之后呢?是留在這里學習還是回國找工作?
他說,總是要回去的。這段時間調整一下心情,回國后重新把工作找起來。
事實上,我特別同意把旅行當作一個放松身心,緩解壓力的方式。
平時在不旅行的時候,我都在拼命工作,周末時間也不忘給自己充電。而在旅行時,我會放下所有公事,盡情地玩耍,獎勵一下平時努力的自己。
但是看著他,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眼前的這個人辭職去旅行是為了放松心情,還是為了逃避問題?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在職場混,誰又沒見過幾個人渣,沒吃過幾次虧,沒受過幾回氣。
那么,不開心了怎么辦?遇到了壞同事,換部門!遇到了怪老板,換公司!遇到了爛公司怎,炒老板魷魚!
你看,說比做容易,逃避問題也比解決問題更簡單。
所以,如果只是為了負氣而辭職,辭職后為了讓自己開心去旅游,那可就太天真了。
因為,哪里都有壞同事,哪里都有怪老板,哪里都有爛公司。按我媽的說法,就是東山的老虎吃人,西山的老虎也吃人。
如果碰到了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想怎么去解決,而是想著逃跑。碰到一次跑一次,目測這是要長期旅行的節奏啊!
而且,還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旅行資金和今后的生活來源怎么辦?
新西蘭的那個男生告訴我,他用自己之前的積蓄,支付了此次旅行。這明顯比那些只顧自己快活,不管家人死活的人有擔當。
作為成年人,每做一個決定之前,不僅要考慮自己,還應當考慮到家人。單身的人要考慮到自己和父母;而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貸的人,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就更多了。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社會,我們希望自己過得舒心,希望能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希望給子女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這些說到底都需要錢作為基礎。
不要以為花父母的錢沒關系,要知道現在提前透支父母的養老錢,以后等他們要用的時候,我們終究是要還的。
所以,對于辭職去旅行這件事,如果作為放松心情,我覺得是可以的。前提是不要給家人帶來經濟壓力,用自己的積蓄支付旅行花費吧。
如果是為了單純逃避,我覺得是不可取的。因為哪個公司都有壞人,你不能永遠不工作,或者一不開心就跑路。畢竟,辦法總比困難多,嘗試過了再走也不遲。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