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感覺錯過了什么。
按照家鄉的習俗,每年的農歷七月初,是地府鬼門開放的日子,死去的先祖可以回家看看,和親人住一段時間。所以每年的農歷七月初,都要把祠堂打掃收拾得更整潔,準備好貢品和香紙火,在清晨去大門口燒紙焚香,迎接先祖回家。
年少時候,我常常和奶奶一起去接祖,奶奶說七月雨水多,所以地府一開門就要把先祖們接回家,以免他們在外面風吹雨淋,饑寒交迫。
奶奶在大門口擺上貢品,然后焚香燒紙,嘴里喊著各種稱呼,就像招呼活人一樣,招他們回家。
等燒紙焚香的儀式完成,就會沿著回家的路撒上新鮮的青松針,青松針是一種標記,好讓先祖一眼就能看到回家的路,踩著青松針回家。
青松針要一直撒到祠堂里,排位前的地面上更是要鋪上厚厚的一層,新鮮的松針散發出獨特的香味,和裊裊燃起的香火一樣,帶來平安和吉祥。
排位前的案桌上擺滿各種貢品,茶酒是必備的,并且要每天換新的,還有各種糖果、零食和水果等等,只要是家里有的,都要拿出去貢上,因為先祖難得回家,所以只要有的,都要拿出來給先祖享受,伺候好先祖,子孫后代才會步步高升。
接下來的每一天,一日三餐都要先擺到案桌上,焚香燒紙,讓先祖們先吃,然后活人才能吃,供奉先祖的飯菜要絕對干凈衛生,且不能被嘗過,否則就是對先祖的不敬。
2、
據說,每年七月先祖回家,除了和家人團聚,還要帶贖罪的錢給閻王爺,每個人在人間都或多或少有些罪孽,這些罪孽到了閻王爺那兒也必須還,所以后輩們要給先祖準備贖罪的錢,好讓先祖早日脫離苦海,進入往生。
我們把贖罪的紙錢塞進一個用紙糊成的紙包里,紙包上一面印著經文,另一面要填上先祖的名字以及孝子賢孫的名字,放入紙錢后紙包會被封起來,這樣裝滿紙錢、封面有經文、有先祖名字的紙包,簡稱為“包”,先祖自己不能拆“包”,而是要拿回去上貢給閻王爺。
所以,在這段時間里,奶奶會裁好紙錢,爸爸會在紙包上填好先祖及子孫的名字,然后奶奶把紙錢塞進“包”里面,仔細封好,然后供奉在案桌前。
除了贖罪的“包”,還要為先祖準備衣服鞋子等,一般都是用紙糊,把彩色的紙裁剪成衣服的樣板,再用面糊糊仔細粘好,雖然是紙糊,但是一點都不能馬虎,每個細節都要到位,衣領是衣領,紐扣是紐扣,口袋是口袋,皮帶是皮帶,甚至在做鞋子的時候,還要貼上花紋、粘上鞋拔,總之,除了是紙做的之外,和正常的衣服鞋子沒有任何區別。
奶奶說,先祖們只是換了一個世界生活,所以不能敷衍,不能欺騙,即便是紙做的,也要做得栩栩如生。
做好的衣服、鞋子也要擺在祠堂里,和封好的“包”一樣,都是子孫后輩孝敬先祖們的心意。
近年來,街上出現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祭祀用品,除了衣服、鞋帽等,還有房子、車子、手機等等,人間在進步,陰間也一樣。
3、
中元節前一天的晚上,有一個送祖的儀式,和接祖的儀式相對應,有接必有送。
和接祖一樣,這天晚飯后,要在祠堂里擺一桌貢品,有魚有肉有茶有酒,讓先祖好好地吃一頓飯。
吃完飯之后,就要開始燒“包”、燒衣服、鞋子、紙錢等等,但在開始燒之前,要先去外面打發掉孤魂野鬼,以免孤魂野鬼來和先祖搶東西。
雖然是孤魂野鬼,但也要心存敬畏,在托盤里擺上貢品,用石灰或者煤灰在地上畫一個圈,然后在圈里面燒紙錢和沒有寫名字的“孤魂包”,紙錢要多燒一些,貢品也要多扔一些,盡量讓孤魂滿意。
燒完外面的,就回到祠堂燒給先祖,并且要一邊燒一邊和先祖們說話,不能不聲不響,顯得很不禮貌,先祖們會不高興。
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把大把大把的紙錢扔進火盆,大聲喊著太爺爺,讓他多領一點紙錢回去,在那邊把日子過得好一點。
太爺爺生前很疼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我都很難過,除了多給他燒點紙錢,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不知道他是否能夠感受到我的心意,也許他什么都明白,也一直在暗中保佑我。
雖說送祖儀式安排在中元節的前一天,但先祖在中元節這一天才會離開。
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先祖們會沐浴更衣,帶上頭一天收到的錢,穿上新衣服,去逛一年一度的龍花大會,龍花大會上好吃的、好玩的、穿的、用的應有盡有,先祖們會痛痛快快地逛玩一場,然后買一些需要的東西帶回去。
逛完龍花大會后,先祖們就回去了,來年才會再回來。
4、
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我不知道靈魂是否存在,是不是真的有陰間和輪回。
但我想,也許活著的人,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思念逝去的親人,這是一種強烈的精神寄托,有了這樣的寄托,才會得到寬慰。
因為人死不能復生,活著的人想要為死去的人做點什么,真的太難了,如果有一種儀式,可以表達自己的思念和心意,那么很多人都會去做的。
這些年來,每次回家我都會去祠堂磕個頭,和太爺爺說說話,給他燒點紙錢,因為他生前很疼我,每次燒紙錢的時候,心里都會很難過,我的話隨著裊裊的青煙消失在空氣里,太爺爺卻很少進入我的夢境。
我時常會看看他的照片,還是那么慈祥,還是那么親切,但他已經不在我身邊,我說再多的話他也不會回應,而我能做的就是多給他燒點紙錢,摘一把野花放在祠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世界最殘忍的地方就在于此,父母長輩會給予我們無私的愛,卻不一定能夠等到我們為他們盡孝的那一天,甚至在他們離開之后才覺得虧欠了太多,然而這些都無法再彌補。
只有在清明節、中元節的時候,才能用一些特殊的儀式來表達對先祖的思念和牽掛,以寬慰充滿歉疚的心。
據說,真正的死亡并不是失去生命特征,而是被活著的人遺忘,當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牽掛你、記得你,那么你就徹底地從宇宙里消失,就像從未出現過一樣。
我想,這些所有祭奠先祖的儀式,都是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親人,不要忘記自己從哪里來,只要我們還記得,先輩們就永遠不曾離開,他們和我們一樣,依然生活在這個世界里,吹著同樣的風,淋著同樣的雨。
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帶著他們的期許,更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