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這篇文章時,你就是我的見證人。因為我想開始嘗試用文字記錄我的成長。
那么能否也請你一起思考:愛是什么?
在成家之后,在初為人母之時,我就覺得內心都要幸福化了,孩子的到來讓我們這個小家庭的空氣里到處都洋溢著愛。但與此同時,時不時就聽說身邊朋友的家庭、親人的孩子各種吵架各種熊孩子的“新聞”。想當初,在男女雙方許定終生時,當自家孩子呱呱墜地時,有哪個人不覺得眼前的這個大人兒、小人兒不是最最最可愛的。
可是為什么過著過著就厭倦了呢?養著養著就成熊孩子了呢?
所以我就在思考,怎樣的愛才能讓親密關系處于和諧狀態呢?
“愛是保護你,讓你變成更好的人。”這句話是爸爸去哪兒里面聽到的。的確,不論對伴侶的愛,還是對孩子的愛,抑或是對父母的愛,都是極好的詮釋。
當初選擇放棄工作回家照顧孩子的時候,我的內心是非常忐忑的,很明顯當時的天平是傾向育兒的。但是幾個月一年過去了,我好像變得非常的焦慮和自卑。我的生活里除了重視育兒的方方面面,好像把自己丟了。身邊的小伙伴都在進步在加薪在升職,而我在退步。
一天,一個比我大一點的姐姐臨別前和我說:“別覺得孤獨,有什么問題隨時約起喝咖啡。”回家的路上,“孤獨”這兩個字就一直縈繞在我的周圍,我被這個詞瞬間擊中。那一刻我開始承認和老公的共同話題很少了,開始想起好多朋友我好久沒有聯系沒有見面了,好多曾經的驕傲現在都只能在路人颯爽的風姿中看到。也就是那一刻起,我才看到自己的心關閉了很久,我決定必須改變。于是,
*我開始找老公咨詢各種學習型的線下線上活動,靠近正能量。
*翻開手機主動聯系同學、朋友、同事。
*花錢報名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的學習。
當我開始學習時間管理,學習寫作,學習攝影,學習畫畫等等的時候,我才發現LG對我的包容,對我的支持和鼓勵(因為之前當自己處于封閉狀態時,他說什么咱就排斥什么)。原來他一直在用實際行動做表率影響著我,影響孩子。
當然,我更多的感悟還是來自于育兒路上的各種踐行和思考。所以說育兒是場修行,他讓我學會了自省,懂得身教重于言傳,愿意去解碼他的言行。由此認識到自我成長的必要性,因為只有自己成長了,才能找到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論,而不是由著性子發揮。這樣才能帶給身邊人更好的愛和更溫暖的生活。
愛他/她,就趕緊讓自己強大起來,這樣才能身體力行的帶來正向影響,才能給父母更多安心,給朋友更多感染,給愛人更多協助,給孩子更好的氛圍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