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一定是因為你的能力還不夠時,卻急切地想要抓住一切機會去證明自己。最近的自己,犯了這樣的大忌。
朋友發(fā)來一條鏈接,是陳坤做客《開講啦》欄目的一段演講,題目是《人生路,莫慌張》。看完后,腦子里想起了臺灣歌手張懸說過的一段話:在我們這個世代,要么不看不聽,就會變得虛無、沒有存在感;要么就是想看想聽,但會在夜深入睡的時候,一個人覺得焦慮、痛苦,或者對于一些還沒有答案和自己幫不了自己的事情感到無助。如果,你是后者,那么,我想和你說,你并不孤單。
-1-
知道陳坤,源于《金粉世家》。陳坤一直被認(rèn)為是憂郁小生,但當(dāng)我看到站在《開講啦》欄目的陳坤時,他早已脫去了那份憂郁的氣質(zhì),取而代之的是一份篤定與坦然。
陳坤說,2010年,他與經(jīng)紀(jì)公司的十年約滿了。而他即將面臨的是一場人生的考試,下一個十年,是要做自己的團(tuán)隊呢?還是要加入另一個可以給自己更多酬勞、更多表演機會的公司呢?那時,他連續(xù)十五天沒有睡覺,或者說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那段時間,他完全迷失了。因為他被自己的貪欲,被我們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一些誘惑,包括他自己心里造出來的一些東西,完全帶走了。
有一天晚上,凌晨兩三點,他站在窗戶前,看著整座安靜的城市,問自己:陳坤,你想做什么?沒有答案。于是,他再問自己:陳坤,你心里到底想要什么?他開啟了自我對話的模式。
想要錢嗎?是的,想要!
要多少錢才會開心?要更多的錢。
你要更多的錢是為了什么?我想買更多的房子,這樣會讓我安全。
那安全帶給你的是什么?安全帶給我的是心里的平靜。
那平靜帶給我的是什么?平靜是讓我知道,我真的想要什么。
那一刻,陳坤、張懸,和無數(shù)個曾經(jīng)在深夜里焦慮、孤單、無助的我們都一樣,焦躁而又迷茫。
后來,陳坤做了一個所有人都認(rèn)為不應(yīng)該做的項目,叫“行走的力量”。通過這個項目,陳坤帶著一個團(tuán)隊,通過簡單地行走,開啟了一段尋找心靈的旅程。
他說,在我們?nèi)绱丝旃?jié)奏的生活和城市里,在我們面對無數(shù)的誘惑和欲望面前,學(xué)會笨一點、慢一點、二一點、傻一點,聽聽內(nèi)心的聲音,讓心安靜下來。人生路,莫慌張。
看到臺上的陳坤篤定地說完最后六個字時,我真的特別羨慕他那一刻的人生狀態(tài):自然、篤定、清晰。
-2-
讀別人的故事,悟自己的人生。此時,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大概就是2010年的陳坤,同樣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同樣的迷茫、混亂。
人在找不到答案或解決方法時,會覺得特別心慌。以致我們常常覺得是不是應(yīng)該回到舊的道德觀或既有的觀點里最安全。畢竟,既有的是被大多數(shù)人驗證過的,那樣最安全。就像陳坤在面臨抉擇時,既有的觀點是簽下一家公司或帶自己的團(tuán)隊,另類的解決方法是做了“行走的力量”。很幸運,他沒有回到舊有的觀點里,而是成功開辟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找到了內(nèi)心深處最真實的力量。
我不是陳坤,并不能明白他在抉擇時的痛苦、無助與迷茫。可是,我是我,我卻能深刻地感知到自己在面臨新舊之路的抉擇時是多么地掙扎、痛苦、無助。
11月份,去澳洲的簽證下來了。可拿到簽證的那一刻,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激動。因為,隨之而來的,是抉擇的巨大痛苦。
按照父輩舊有的道德觀來說,又何必去澳洲漂泊呢?如今工作穩(wěn)定、薪水尚可,一個女孩子,慢慢積累便好。為何要如此辛苦呢。
是啊,滬漂四個月了,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現(xiàn)實帶給人的逼迫感。二十幾歲,一無所有,偏偏還有一顆不甘平庸的心。每月拿著不高不低的月薪,但卻看不到任何可以突破的契機。看著身邊同在滬漂的姐姐,30歲的年紀(jì),把青春都熬在了這座城市。但是去澳洲,我面臨是辭職、是間隔年的困擾,還有,或許是比這更辛苦的生活。
我是要在這座城市繼續(xù)打拼,用有限的青春去見證一個未知的結(jié)果?還是,換一種生活方式,去澳洲待一年呢?可澳洲,也是一個未知的結(jié)果。已經(jīng)連續(xù)半個月了,我都在糾結(jié)、迷茫。兩種選擇、兩個結(jié)果,我被自己內(nèi)心造出來的無數(shù)東西帶偏了。就像,曾經(jīng)的陳坤一樣,差點迷失了。
雖不能說完全地感同身受,但我真誠地感受到了那種身處濃霧、看不清方向的無助感。走哪一條路,好像都可以;可是,走哪一條路,都有著我難以承受的痛。
于是,心急、迷茫、慌張,拿不起、放不下,一日又一日地纏繞著我。至今,我還是沒能找到自己的答案。但是,我清晰的是,最近的自己,因為心急,丟掉了之前從容、坦然的生活狀態(tài),我犯了成長途中浮躁的大忌。
-3-
越是迷茫、越是急躁,越渴求尋到內(nèi)心的答案。為了找到答案,我不斷地看書,企圖能從他人的事跡中找到自己的答案。可不幸的是,沒有任何一句標(biāo)語、名言,或者任何一個人的事跡可以套在自己的身上去定義生命的意義。
直到今晚,我看到了臺灣歌手張懸分享的一段話:混亂代表了我們可以有很多選項,可以選擇自己要怎樣去看待一件事或一個社會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這么多的選項中找到一個自己要的答案呢?去做實驗啊。再多的答案都比不上我們在為自己做實驗所印證出來的心得對自己或?qū)κ澜绲膸椭蟆?/b>
聽到這段話后,雖然并沒幫我做抉擇。但我卻意識到,我真的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在糾結(jié)、在思慮。與其苦苦冥想每一種可能的答案,還不如去做實驗、去嘗試,用自己的心得去告訴自己答案。因為,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生命,得到的體驗也是獨一無二的。只有我們?nèi)L試了、獲得了體驗,我們才可以給這個世界提供一份獨一無二的觀點。
人生的每一次抉擇,選擇的每一條路,都是獨一無二的風(fēng)景。沒有哪一條路是全對,也沒哪一條路是錯的。關(guān)鍵是,我們只有一雙腳,只能選擇一條路去走。千瓦不要因為急著去證明自己而什么都想要。
人生路,莫慌張。選擇一條自己的內(nèi)心最想要的路,堅定地走下去,用踏實的腳步去驗證一切的可能性。
(完)
我是獨舞,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