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心得

《列子》中有則故事叫“紀昌學射”,大意是說紀昌去求飛衛學習精煉的箭術。飛衛告訴他:你學箭先要學眼睛,而不是箭。紀昌回家后盯著織布機上的梭子練習不眨眼睛,飛衛說這還不夠,還要學會視物,要練到看小東西跟大東西一樣清晰,看細微的東西像顯著的物體一樣顯著才行。紀昌又回去練,幾年之后,一只小虱子在他眼里都有車輪子那么大,看其他東西像山丘那樣大,就去找飛衛,飛衛說:你已經掌握了射箭技術。紀昌拿起箭,果然百發百中。

這和我們習書是一樣的道理。無論學習什么手藝都沒有捷徑可走,都要從學習這門技術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實實、鍥而不舍的進行訓練。學習要把基礎打好,不要把整天的時間用在學習的形式上,而是知道正確的方向后,持之以恒,方可學成。

? ? 在造像班預備班到現在的正式學習班已經近半年有余,這半年就好像紀昌練眼睛每次一個作業任務,在不斷反復訓練中,不斷否定,積累的稿紙越多,作業的質量就慢慢的變高。五百筆換最后作品中的一筆,這就是紀昌練眼的技術學習。

在學習了筆法、結構、章法之后,開始通臨《始平公造像》,通臨不比平時作業,是心神和體力的一種全方位考驗,是綜合前面學習內容的總結,每個字都要考慮筆法結構章法,在沒有充分的練習的基礎上,冒然做,意義是不大的。好在前面的課都擠時間堅持下來了,花了一天時間熟悉通臨打稿,第二天花六個小時時間,將作品做完。最后用零碎時間PS處理。做完這些,看到作品,成就感是有的,雖然毛病不少,也可以看到進步。

臨帖是學書的必備,可并不是終點,像紀昌練眼,最終目的是為了箭術。在之前,我在臨帖中一度迷失,一度追求像是為目標終點,沒有從在臨習中獲得技法獲得結構獲得章法為己所用這個角度去思考,著眼點的不開闊,會讓學習之路走向死局。在造像班學習的近半年,這方面的認識當屬最大收獲。

一門手藝需千錘百煉,在魏碑學習之路上,仍需跟隨老師慢慢走,踏踏實實,精益求精才有可能達到光輝的頂點。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