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聽了一節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理解權利義務》的復習課,授課教師先是讓一位同學說說本單元涉及哪些考點,邊說教師在黑板上邊寫出結構圖,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網絡圖,接著講課件上各地中考真題,采用接火車的形式同學輪流回答。一節課結束,老師準備的題目也講結束了,那效果如何呢?
這樣的題目講解首先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看題,審題,或者說不輪到我回答,我可以混水摸魚,大多數同學是參與不進來的,人在場,但靈魂不在場。對于一周兩節課來說,平時只顧著上新課,幾乎沒時間來講解學生習題上的題目,何不借此次復習時間,挑選學生錯誤比較多的題目講解呢?這樣每個同學都知道自己的答題情況,尤其做錯的就更要注意錯在哪,既提高了復習效率,又講解了題目,一舉兩得。一節常態課就要落地,講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