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一個倉促的開始
在家鄉持續了兩天兩夜的雨停了之后,我收拾齊行李奔往遠方。
踏上異鄉才真切感受到中國氣候的地域差異。然而我顧不及去欣賞世間萬物的廣博。不同于家鄉的“一場秋雨一場寒”,秦皇島的太陽毒辣得讓我這個馬上要軍訓的人汗顏。
到校第三天的上午領軍訓服,排隊排到疲乏。接過迷彩服的同時哀嘆人生實苦,腦袋里蹦出的詞匯全部以“艱難”為中心:會累,會熱,會曬黑...
次日軍訓動員大會一結束,全體新生就被帶到軍訓場地。進入場地后不久,我們就見到自家教官啦,他緊繃著一張臉,說完上一句過很久才說下句,非常嚴肅,然而我不厚道地覺得他是因為緊張所以忘了準備好的臺詞。
軍訓,在灼灼烈日下拉開了帷幕。
NO.2這開花結果的過程
(一)堅持——一個人要活得像一支隊伍
始終覺得活著的姿態是要驕傲地昂首挺胸,可只有真正體會過軍姿的人才更有資格說出什么叫昂首挺胸。
每一天集合完畢后的第一個項目就是軍姿。各種始料未及的“高原反應”接踵而至:腳腫,膝蓋疼,臉疼...我有點悲哀地想到一個不太合適的稱謂——垮掉的一代。但或許只是萬事開頭難,時間一天一天溜走,進步一點一滴入賬。事實證明我的初判錯誤,實際上,中國少年并沒有,也絕不會“垮掉”。
時間一點點過去,大家站軍姿能堅持的時間越來越久,新的訓練項目也漸入佳境:轉體,踏步,齊步,正步。從最開始晃晃悠悠的轉體到最后擲地有聲的正步,磨礪出的除了體格,還有一顆鉆石一樣的心,外顯光芒萬丈,內有足夠分量。
?
(二)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我一個人做不到
人和牛馬的不同,不過在于一句“人能群 而彼不能群也。”
在方隊里練習的幾天里更能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一點:事事有配合,時時要配合。幾個方隊長要互相配合,橫縱各排面要配合,大隊伍又要和方隊長配合...——這是我們大家的事,一個人辦不到。
教官們“一人出錯,全體受罰”的思想深入人心:站軍姿時有人動?全體多站五分鐘。正步踏不響?全體原地腳掌踏地。在集體里,要收起你的個性,要收好你的脾氣,要拿出十二分的注意力做好集體里的一份子。
一雙筷子總是比一捆筷子脆弱得多。
(三)勇敢——不怕出糗,才能出彩
晚訓是一天中比較輕松的環節啦,結束訓練任務后大家席地而坐,拉歌,表演——沒有隔著屏幕的陌生,每一個人都真實而鮮活。節目不華麗,不完美,但每一個肯走到大家面前落落大方自報姓名的人都了不起,因為他們有別人沒有的勇氣。
很遺憾,我不是那個“了不起的人”。一首歌準備了好多天,每一天告訴自己再多練一天,每次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自告奮勇。最后的最后,當我終于集齊散碎的勇氣,卻已經沒有拿起話筒的機會了。
成長的過程一路走一路丟,該丟掉的是稚氣,但絕不能是勇氣。叫好也罷,唱衰也好,最糟糕的是你透明而平庸地穿梭于人群中,不留一絲痕跡,沒有一點可以讓人記得住的地方。說我做得出彩最好,笑我摔得難看也沒關系。總好過被忘記。
(四)感恩——別人對你好,你要看得見
不夠成熟的我們,感知疼痛往往比感知呵護快一步。
所以很多人聽得到教官嚴厲的訓斥,記得清他們不近人情的懲罰加訓,卻總意識不到我們背對著太陽的時候是誰面對著太陽,記不得我們直挺挺站著的時候是誰反復提醒著身體要前傾,想不起是誰說著罰站一個小時軍姿最后在半個小時就喊了稍息。
慚愧的是,當時的我也是這“很多人”當中的一個。
感恩,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課題。它不僅僅是表達感謝這么簡單,而是理性分析后把怨氣從善意中剝離,然后得出正確結論。
所以在這里要說一句——致敬所有教官,謝謝您們!
? ?
(五)舍得——學會告別,才迎得來明天
“分別總是在九月。”
人這一生大概會遇到2920多萬人,這也就意味著我們要不斷地相逢再告別。相逢容易,而告別是一件太困難的事。
15號匯報表演的這天,上場前教官說,“大家很棒,最后一個節目要加油啊,不要緊張,當成平時訓練就好啦!”然后揮了揮手,頭也不回地走掉。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有聚就有散的一天,遲或早,總要到來。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女孩出國留學,家人送別之后她拎著行李箱筆直地走進檢票口,不再回頭看。后來她媽媽問她,那時候為什么全家人在你身后看著,你就連頭也不肯回。女孩說:“回頭,我一定會哭,回頭,我還要不要往前走?”
突然理解了為什么每一場軍訓都要以這么決絕而干脆的方式收尾。
學會告別,才能迎接明天。
? ? ?
NO.3最后一面——讓我再看你一遍,從南到北? ?
? ? ?
“教官出列!”
“敬禮!”“立正!”
“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送教官們回到駐扎部隊!”
解散后回放直播,最后看到曾經多么驕傲的教官們整齊地向這些他們訓過的,罰過的,也維護著的學生們敬禮,眼淚一個勁地打轉。
最后一次正步,最后一次軍禮拳,最后一次擺字,全部零失誤。您教會的,現在作為告別禮物送給您。
? ? ? ?
來時帶著風,走時留下深沉的軍魂。
山高水長,我們有緣再見。
軍訓再見,教官再見。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