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過多年的飯菜之后,才知道真正好吃的東西不大可能出現在價值不菲的盛筵上,而更有可能藏在不起眼的民間,正如“深山出俊鳥”的道理一樣。
華麗的盛筵上吃的是環境,是情調,那里上有美麗的吊燈,下有精致考究的餐具,耳中飄來是輕柔的音樂,鼻中嗅到的是面巾的幽香,身處其中是一種享受。
不過有時形式多了,內容自然就少了。供給視覺嗅覺的東西多了,留給味蕾的東西就少了。
何況這種場合身邊的客人多有來頭,怠慢不得,你既要尋思自己的言語是否得體,又得檢點自己的行為是否得當。
如此一餐飯吃下來,給人的感覺多是魚翅同粉絲類似,鮑魚不及咸魚好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友人講過這樣一件事:
在湖南湖北交界處207國道邊上,有一個伍婆雞館,名氣很大,很多國道上經過的人都會慕名前往。
沒去之前都以為它會怎樣的富麗堂皇,進門之后才發現只是一大間破瓦屋,主人是一個70多歲寡居的老太太。設備也簡陋無比,一個黑糊糊的煤爐上卡著一塊中間穿洞的圓形木板就成了桌子,可是這里雞的味道卻是無與倫比。一口大鐵鍋盛滿雞肉椒蒜,剛放在火爐上便熱氣騰騰,香味四溢。這樣小小的一個館子,一天要賣掉一百多只雞。
這樣的美味令人向往,可是路途遙遙,無緣一嘗。但只要是有心人,身邊又何嘗沒有類似的佳肴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次數人同游珠海,這里各地風味的餐館林立,我們在飽覽景色之余亦大飽了口福。只是幾頓大餐吃下來,大家變得越來越沒胃口。次日早上晚起,想吃早點,跑了幾家店都因東西售完沒吃著。
不帶希望地走進最后一家店,主人也是一臉歉意,正要掃興出門時,忽聞到一陣香味,原來是店家自己吃的東西才上桌。
看到我們向往的樣子,主人說:“不嫌棄就在這里吃吧。”
我們不客氣地坐下,熱乎乎的大饅頭,清爽爽的大米粥,加上幾碟店家密制的芹菜葉作的小菜,這一頓我們不分男女,個個吃了三四個饅頭,喝了兩大碗粥,吃得香甜無比。吃完后一結帳,四個人才10元錢!
后來我們幾次聚餐,面對著桌上豐盛的菜肴,我們念念不忘的卻是“何時再去珠海吃一頓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