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戰役 平橫水、左溪、桶岡
王陽明一月到任,二月開戰,三月就已經破了南贛的一股土匪。四月份,他班師了。在征戰途中和班師的路上,他還求了兩次雨,居然每次都下雨了。這事情記在他的年譜里面,他自己還寫文章紀念,估計不是虛言。如果依據現代科學,人不可能真的呼風喚雨,那么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而且就那么巧,真的下雨了。
初戰獲勝,王陽明完成了第一個績效。他開始轉動正循環的輪盤。從五月到九月,他持續和上面溝通,先后設立了新的縣制,對手上的民兵設立組織和訓練,申請了鹽稅和商稅的處分權,并在九月拿到提督軍務的授權。這些后勤的準備工作,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打仗外行看熱鬧,內行看后勤。兵法云:“其勢險,其節短”。這些工作就是在儲蓄勢能。
做好了準備,王陽明再次出發,這次他是先用書信招撫。這封書信的內容,就有典型的儒學和心學特征了,他根據人人心中都有良知的假說,推己及人,認為盜賊也不愿意做盜賊。諭曰:“人之所共恥者,莫過于身被為盜賊之名;。。今使有人罵爾等為盜,爾必憤然而怒;”。
這封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龍川,樂昌的酋長率眾來降,其中的盧珂還在后來的剿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沒有三月平漳州的戰績,這封信還能成功嗎?恐怕未必。招撫要以剿滅立威作為基礎。
現在,王陽明需要啃硬骨頭,征剿橫水、左溪、桶岡的悍匪。這股土匪牛到什么程度呢?他們的老大自稱征南王,和后來闖王同級。在知道了軍隊圍剿的情況后,還決定主動出擊,建立高大的攻城器械(呂公車),準備攻打南康縣城。考慮到八年抗戰都沒有攻打過縣城,請腦補下那股土匪的氣焰。王陽明面對的并不是爛泥一樣的對手。
這里我們再次看到王陽明審時度勢,把握軍事節奏的功力。 橫水左溪桶岡三股土匪,先打誰呢?湖廣巡撫都御史陳金題請三省夾攻,先打桶岡。而王陽明的判斷卻是先打橫水。他分析說:
桶岡、橫水、左溪諸賊荼毒三省,其患雖同,而事勢各異 :“以湖廣言之,則桶岡為賊之咽喉,而橫水,左溪為之腹心。以江西言之,則橫水、左溪為之腹心,而桶岡為之羽翼。今議者不去腹心,而欲與湖廣夾攻桶岡,進兵兩寇之間,腹背受敵,勢必不利。今議進兵橫水、左溪,克期在十一月朔。賊見我兵未集,師期尚遠,必以為先事桶岡,觀望未備。乘此急擊之,可以得志。”于是決意先攻橫水、左溪。
上次打象湖山,是掏心戰,這次同僚和土匪都估計他要故技重施,但他決定對準腹部攻擊。效果如何呢?很好,十月出兵,到十一月份,攻破賊巢五十余,擒斬大賊首謝志珊等五十六人,從賊首級二千一百六十八。王陽明本身兵力仍然不多。
乘此大勝,軍官們都說,我們直接攻擊桶岡吧。王陽明卻決定把節奏慢下來,他分析說,“那個地方全是天險,而敗退的土匪都聚集在一起,我們進軍疲憊,是打不下來的。今我欲乘全勝之鋒,兼三日之程,爭百里之利,以頓兵于幽谷,所謂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矣。
他命令進軍屯扎,去信招撫,帶敵人內亂不暇,乘機而及。這是懸權而動的打法,也是當年郭嘉破遼東袁氏之計策。王陽明飽讀經史,這些他是非常熟悉的。
敵人果然內部起了分歧,有的要降,有的要打。而王陽明分進合擊,破巢三十余,擒斬大賊首藍天鳳等三十四,從賊首級一千一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