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清甫,祖籍河南漯河。世代打鐵,到他這一代已經是第十六代了,十二歲已經開始打鋤頭、鐮刀等鐵器討生活了。隨著機械化的推進,很多鐵器在這個年代已經不需要了。打鐵的勞動強度也漸漸吃不消了,隨兩個女兒來了廣東。就憑著這手藝,在這個城市生活了近十年。他磨刀的目的很簡單,能給 兒女減輕負擔,自己又可以自由生活。也是靠著這手藝,到過很多城市和鄉村,在家鄉收完小麥后,天氣漸漸轉冷,他便南下東莞,開始為期半年的磨刀生活。磨刀的時候,見我對磨刀感興趣,仔細給我講著磨刀的步驟跟要領。還在一邊念叨著,這手藝以后就失傳了,年輕人不愿干,老年人也快干不動了。你愿意聽,我就給你講講。
聊著聊著,周圍便圍住了很多人,也迎來了小區里的第一位客人,終于有生意了,老人嘴里一直說著:“是我這位靚仔,把他帶到小區來磨刀。第一位客人也享受了“開張第一客”的優惠價格。
這磨刀分為四個步驟: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把戧刀的刃在粗石上磨出來。戧刀刃保持一邊是平的,另外一面呈45°角。就像木匠用的刨子,這不過這戧刀是用來刨鐵和鋼。
2.把要磨的刀固定在板凳上,用戧刀把菜刀的刃打薄,原則:手持菜刀,外側的刃刨成接近15°,內側的刃盡量保持平直,這樣在切菜的時候,菜刀不會出現側滑,切的食材偏刀的情況
3.用中沙的磨石來打磨刀刃,外側為七下,內側一下
4.再用細沙再次打磨刀刃,這一把刀就算磨成了
一個上午過去了,李大爺就磨了這么一把刀。磨多磨少,他并不在意。中午時分,迎來了大客戶,小區飯店的老板,一口氣磨了6把刀,按照磨刀的難易程度,6把刀收了130元,報價出口概不更改,這是手藝的價錢,勞工費力。后面還有聞訊趕來的鄰居們來磨刀,大爺按照磨刀的難易程度報價,報出一個已經優惠的價錢,客人在討價還價也不讓步了,只說價錢已經是優惠價。
手藝就在歲月的更替中漸漸消逝。小時候的叫賣聲:“戧剪子,磨菜刀、老豆腐油條、大果子。奶牛冰棍嘍也都消失不見。一個電話,百度外賣到家,卻也失去了曾有的味道和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