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征稿:有償征稿)
經常看見平臺有人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內讀多少本書之類,那只不過是在自欺欺人,并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即使一天讀10本書,啥也沒記住,就等于徒勞,而且還會間接影響求知欲。
怎么做到高效閱讀呢?
1,帶著問題閱讀。
讀之前,先問自己,想要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
比如,想掌握排版技巧、想學習寫文架構的運用、想把公眾號的簡介設置搞明白。
然后我們針對這個問題點,做重點輸出。
有了目標,讀起來會更高效更精準。
2,集中式閱讀。
同一主題的內容,盡量放在同一時間段完成。
這樣閱讀起來,對腦袋刺激增多,記憶要更深刻。
相反,如果今天看寫作,明天看育兒,后天研究剪輯,雖然表面上一個禮拜學了很多方面的東西,實際上會分散注意力和精力。
3,讀完一定要輸出,并且公開發表。
看完了并沒有完事,需要做輸出(即寫筆記,注意不是簡單的抄寫哦~)
輸出什么?
輸出讀完之后的感受、收獲、啟示。
包括但不限于:
思考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是怎么展開觀點的。
作者的觀點正確嗎,如果讓自己來寫,要怎么寫。
文章中有哪些句子、案例能用得上。
關于字數方面,不一定非得長篇大論,但一定要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做的總結、歸納、提煉,變成自己的話這樣一個動作。
為什么要公開發表呢?
單純做筆記寫日記你可以簡化,只要自己能理解能明白,暗號、代碼都行。
但公開發表就不一樣了,你得讓其他人明白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這就到倒逼自己做更好的表達,以便讓別人能看得懂、聽得懂。
4,反復閱讀。
如果是經典書籍,或者讓自己拍案叫絕、感覺受益匪淺的好書,都知道自己多看幾遍的。
看第一遍,可能只會記住其中20%的能力。
看第二遍,會產生新的思考,記憶又加深20%。
看第三、四遍,繼續加深印象。
這樣才不會看完就忘~
這里有個技巧可以了解下,叫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周期/規律:
剛剛學完的東西,遺忘率是0,20分鐘后會遺忘42%,一小時后是56%,一天后會遺忘66%……31天后是79%。
所以要想忘得少,就要盡早重復閱讀。
比方在20分鐘后,一小時后,一天后……重復閱讀,會讓記憶更牢固。
(不用從頭到尾的看,看劃線的重點內容)
5,教授他人。
把學到的知識分享出來,教會別人,自己會記得更牢固。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個知識點重復教十次,你就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