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起來就去買了豬骨和藕來忙活起來,藕湯在我家是很受歡迎的。這個國慶長假期間的確是一場秋雨一場寒,一場雨溫度從30度直接沖浪式陡降至18度,而且風雨交加。很適合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藕湯,湖北魚米之鄉也盛產蓮藕。
在武漢來客人就要煲一鍋藕湯,有了藕湯壓軸才覺得對得住客人。而一道藕湯做到湯香濃且藕粉可口,看起來簡單,做得好也是有些訣竅的。
以前的節假日爺爺奶奶都要煨上一大吊子藕湯,(煲湯用的土罐武漢叫吊子)在陽臺上放個爐子燒著煤炭,爐子上放一個大大的圓肚子的土罐兒,上面還有兩個把兒,武漢管這個叫“吊子”。小火煨燉幾個小時的藕湯可以夠一大家子人吃,家里兩個姑姑和姑爺來了,去添上一碗藕湯,孫子外甥來了也去盛上一大碗吃,仿佛那個黑黑的大土罐兒里面永遠都有吃不完的藕,喝不完的湯。每天爺爺奶奶都在換著蜂窩煤,土罐總是熱氣騰騰的。是的,是他爺爺奶奶都80多歲的老人,當然如今過時了好幾年。
中秋氣溫下降他有點兒感冒,他說天氣涼快煨一吊子藕湯喝。我知道他是過節欠喝那口藕湯,心想著哪里有什么吊子呢?早八百年都不用那玩意兒,當我用電壓鍋煮好了一鍋藕湯后,他迫不及待地去吃一大碗。他真不是一個饞嘴的人,唯有藕湯是他最愛吃的。
有天他喝著藕湯突然就問,家里以前的那個吊子呢,爺爺煨湯的那個大吊子呢?我說那個吊子早就丟了,現在沒有蜂窩煤也沒有爐子,我們都搬了兩次家,那吊子不曉得在哪年就消失了。
話說煲藕湯我用的是筒子骨和脊骨,以前只顧著吃不曉得是怎么做,當我自己當了媽媽后也會琢磨怎樣把菜做好吃,所以吃飯的時候就會留意別人放的哪些材料,要想湯好,豬大骨頭必定不能少,這是其一。
日子過著過著就在每天的飯菜里有滋有味兒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姑娘也慢慢熬成煮飯婆,而且還樂此不疲。
藕湯好吃的是藕,并不是肉,所以我家都不會用排骨去煲藕湯,筒子骨(豬大骨)煲湯更香濃而且出豬油,蓮藕是需要油煲出來的才更粉,否則藕脆脆的感覺煮不爛,影響了一鍋藕湯的口感。
骨頭買回來泡水沖洗干凈,切姜片放油里炒香,倒入骨頭爆炒后,加水煮沸撇去血沫雜質。
藕洗凈去皮,滾刀切塊。買藕的時候就要多句嘴跟攤主溝通是用來煨湯的,只要藕買得好,煲藕湯就成功率就很高啦!還有藕是不要遇到鐵質的材料,不然會發黑。沒有土罐煨湯用電壓鍋一樣好喝,藕和骨頭一起熬湯,方便快捷味道也不錯。
藕的選擇要新鮮且帶泥巴的,洗去泥巴看也是圓潤飽滿,兩頭冒出白漿。如果外皮發黑發干就不新鮮,相信多買幾次你一定也會挑那種最粉最甜的蓮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