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覺醒年代》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也許很多人會討厭他,他就是辜鴻銘教授。
辜鴻銘教授在《覺醒年代》里給人一種“怪老頭”“保皇派”的印象,的確,他是保皇派的怪老頭,并且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既是求穩(wěn)的保皇派,又永遠(yuǎn)不會反抗支持新文化的蔡元培,是不是很矛盾?不過我們換個角度再來看看辜鴻銘教授,也許他便不再是一個“怪老頭”了:
辜鴻銘,聞名中外,他生在南洋,學(xué)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號稱“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西亞等9種語言,獲得了13個博士學(xué)位,是滿清時代精通西洋科學(xué)、語言兼及東方華學(xué)的中國第一人呢!從這個角度看,他不再是那個“怪老頭”了,不是嗎?
簡單介紹完了辜鴻銘,下面我來說說我印象最深的兩段:
第一段是辜鴻銘教授被大部分師生吐槽,差點被開除,不過蔡元培先生給他了一次機會,讓他把沒有人的課堂變回原來的有許多人的樣子。于是辜教授便開了一個講座。剛進去之時,學(xué)生們哄堂大笑,正如辜教授所說,他們在笑他的辮子,不過辜教授反倒問了一句:“辮子有什么好笑的呀?這是我們中國文化一條斬不斷的根。”這是大家止住了笑聲。后來,他又說了一句:“只要你們承認(rèn)自己是中國人,就要依附于這條辮子,只不過我們不同的是,我的辮子是有形的,頂在頭上,你們的辮子是無形的,藏在心里。”
現(xiàn)在,這條“斬不斷的根”現(xiàn)在已經(jīng)幾乎沒有人會把它頂在頭上了,但是它已經(jīng)深深的烙在了我們心里,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第二段是一位英國老師因被開除而不滿,于是便告上了英國政府并且要和北京大學(xué)談判,蔡元培校長請陳獨秀先生、李大釗先生和胡適先生去請辜教授,在請辜教授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辜鴻銘說的:“我這個保皇黨啊,只聽兩個人的使喚,一個是皇上,另一個就是蔡元培先生”。
這也許就是一個人不可動搖的的東西吧,就這一點我還挺佩服辜鴻銘教授的,因為現(xiàn)在很少人能一直堅持著一直做一件事情。這一段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辜鴻銘的矛盾,他既是保皇派,又永遠(yuǎn)不會反抗支持新文化的蔡元培,不過為什么會這樣呢?幾番思考后,我覺得是因為聽皇帝的是盡忠,聽蔡先生的是重情義,畢竟在那個時候只有北大是他的立錐之地了。不過我認(rèn)為說辜鴻銘是一個穩(wěn)中求變的人也說得通,因為保皇是求穩(wěn),新文化是求變,而辜鴻銘想要的是穩(wěn)中求變而非激烈革命。
辜鴻銘,中國的最后一根辮子,他雖然是一個保皇派的怪老頭,但是我們不可否認(rèn)他的學(xué)識、他的忠義和他骨子里的溫良,也許很多人都很討厭他,但是他卻是我在《覺醒年代》中印象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