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一直都是一個體驗派的人吧。
我比較強調人生是一種體驗,應當去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當然,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的限制,讓你不可能完全自由地去體驗很多東西,但是其實很多東西都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尤其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元化和發展更新迅猛的時代。
很多10年前不存在的職業,比如UP主,成為了當下一部分年輕人的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他們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觀點,養活自己,說起來也是挺有意思的。
很多10年前的好工作,比如翻譯之類的,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逐漸被機器取代。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我覺得既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不幸。幸運的是我們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加富有變化的生活,不幸的是我們容易被科技掌控,迷失自我。比如,我們的智能手機就像是一個小小的Black Mirror,主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在還能堅持不用智能手機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10多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還沒有智能手機,10多年后的今天,我似乎已經很難想象沒有智能手機的生活了。
疫情的突襲,又一次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
一個是網絡直播帶貨的興起,統治了人們的購物選擇。我個人是非常不喜歡直播帶貨的,首先不說這些東西質量如何,被安排好買這買那我就覺得不舒服,選擇買什么是我的自由,為什么要別人幫我安排好呢?其實仔細想來,直播帶貨跟以前“只要998”的那種大吼大叫式的電視購物并無二致,我實在是欣賞不能。我討厭這種被安排、被支配、被灌輸的感覺。想想很多時候,信息的爆炸意味著我們每天都會被很多各種各樣的信息包圍,這時候選擇接收什么樣的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另一個則是在家辦公的興起。網絡會議在這個特殊的時代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溝通渠道,如果沒有網絡會議,在家辦公之類軟件的興起,恐怕社會運轉要崩潰了吧。
然而雖然在家辦公拯救了一部分公司免于裁員或破產的危機,事實上,疫情還是對經濟產生了很多消極的影響和沖擊,有些行業幾乎經歷了滅頂之災,比如旅游業。還有一個行業——教育培訓行業,也因為“雙減”政策的實行,正在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洗牌。很多勞動力從這兩個行業流出,轉戰公務員,想進入體制內,這也無可厚非。今年的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又大幅上升,我不禁慶幸自己沒有去湊這個熱鬧。
體制是個好東西,它可以給你安全感和生活的基本保障,給你穩定的收入、較高的社會地位和不錯的養老福利;體制也是個壞東西,它會給你很多桎梏,限制你的創造性和自由發揮的空間。看你自己更看重什么了,這是一個tradeoff。
其實,不管是什么樣的生活方式,什么樣的工作,我還是覺得開不開心最重要。成功也好,名利也罷,都是外人看到的表象,自己過得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過得也未必幸福,成功的背后往往要付出很多常人無法承受的代價,榮耀的背后總是刻著一道孤獨。所以,沒有什么好羨慕的,你不曾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所以也不能隨意去judge他的生活。思考怎樣才能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的,才是最重要的。
似乎有點偏題了,最后,讓我們回到主題。其實,在上學的時候去體驗和試錯的成本是最低的。因為學校是一個相對比較安全的環境,適合去探索和發現自己的一些特質,并且思考如何才能將它們發揚光大。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體驗各種不同的。很多事情還得實踐,比如去書店工作,如果只是讓它停留在想法層面,那么往往收獲有限。空想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的,必須得去做,做了才知道其中的奧妙。只有開始做了,才能發現問題所在并且不斷去優化它,修補其中的BUG。正如我以前寫過的那樣,一般來說,我會在有七八成把握的時候就選擇去開始做一件事情,因為往往等到有十成把握的時候,最好的時機早就已經過去了。所以,能試就盡力去試試,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
你過去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的你,你的未來是你每一個現在的累積,好好珍惜自己,珍惜活著的每一天,活出自己的精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