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課程作業,一點拙見)
我認為,微信最大的優勢在于渠道下沉。
回想微信產生之始,正是智能手機方興未艾,各大巨頭面對移動端市場仍處于觀望狀態,小米生態市場剛剛起步,百度把幾款產品挪到了手機上,阿里的淘寶打開有很長時間的卡頓,騰訊QQ也只是“能”在移動端使用,畢竟當時騰訊即時通訊部門認為未來中國山寨機才是最大的趨勢。
在那個時期應用市場成了最大的贏家,應用本身沒有用戶集群,大家都在探索,當時出現了一些利用偽基站發展免費網絡短信與電話的應用,小米順勢推出了可以在小米手機用戶之間免費通話與短信的APP,米聊。而互聯網巨頭好像集體失聲,幾乎毫無作為。
就在這個時候微信出現了,可以說微信的成功是不可思議的,它代表著騰訊走出了自己思維的局限性,也給其他巨頭指明了道路。它告訴各位,這里是移動端,不是PC,所用的東西,都要按照移動端的特性來。
微信與QQ都是即時通訊,為什么在移動時代微信后來居上迅速登頂?就是因為他按照了移動端的邏輯來。在PC段,我們無法識別別的PC的身份,所以需要一個QQ號來進行交流,但是在移動端,我們天生就有一個標識,那就是手機號,而當微信彈出可否使用手機通訊錄時,他就獲得了用戶最深層的社交關系,你總不能指望你可以加遍所有親戚的好友吧,但是微信可以。
QQ當時的對手是MSN等即時通訊,還有一些在線聊天室,但是在移動端,好像他還沒有此類的對手,而微信則找準了他的定位,他的對手,是短信,當微信上線語音服務時,一方面再次降低了學習成本,另一方面,他獲得了電話的部分功能,微信成了最接地氣的通訊軟件??v觀微信的各個功能,其實與QQ相比并沒有什么不同或是超越,而且很多領域,QQ是更好用更方便的選擇,但是我們已經離不開微信了,微信以直接簡單的核心功能——即時通訊留住了我們,或者說是鎖住了我們。
但是也出現了微信信息過多的情況。太多的信息留存在這里,我們面對的是指數型增長的信息量,越多的群組越多的好友都成了夢魘一樣的存在,朋友圈的小紅點也讓人又愛又恨,我認為微信可能需要在大量沉淀信息這里做出調整,我們需要他更簡單一些。
同時,對于坐擁6億活躍用戶的微信來說,他的愿景顯然是連接一切,連接人與生活,那么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更多可以用微信觸發的商家,更多可以用微信體驗的生活,微信將作為一個溝通現實與虛擬的遙控器,那真是最好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