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解構,談談微信以及它的朋友圈

庖丁開發:專注于互聯網項目開發

關注丁丁的朋友們都知道丁丁很喜歡發關于微信產品分析的文章,今天我們從產品的角度來解構微信順便聊聊用戶粘性超高的朋友圈(部分內容參考自作者壹百度)。

前言:當我們在談微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么?

微信的成功,可以說集天時地利人和與一身,前面我們也分析過微信成功的一些關鍵點,戳這里看文章《中國社交產品現狀分析以及下一波機會判斷》

無可非議,微信確實成功了,作為一款國民產品,微信是每一個產品人繞不開的話題。這就好比,做手機要知道蘋果,聊動畫電影必聊皮克斯、宮崎駿,看動作片肯定要懂蒼老師(此處應有掌聲)。是的,微信就是一座高山,需要我們去不斷探索,不斷攀巖,不斷學習。接下來,我們就從產品定位、架構以及一些主要功能來解構微信并從中獲取啟發。

產品定位

關于產品定位,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官方的 slogan——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

張小龍一貫地用「方便用戶溝通」來解釋微信的成功,我們來看看微信官方的 slogan 變化:微信 1.X——解放你的雙手;微信 2.X——是時候,該見面了(加入視頻功能);微信 3.X——微信不只是聊天工具(陌陌火了,你懂的);微信 4.X——是時候放下手機,和朋友面對面了;微信 5.X至今——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可見,微信的創立初衷,就是為了方便人與人的溝通。

微信從最開始的 IM 工具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生態,不僅有通訊、社交、公眾號、支付、還有各種城市服務,確實可以說是一個生活方式了。但是不管微信發展迭代了多少個版本,不管是成為多大的一個生態圈,我們可以看到微信前面的兩個 tab 菜單依然是通訊以及通訊錄,而后面兩個菜單只是一個入口:「發現」以及「我」。微信側重的是聊天交流,核心在于維系強關系鏈,這個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方便用戶共同」這個關鍵點上的。

產品架構

前面我們提到微信的產品定位,知道它主要就是一個聊天、社交工具。下面我們來看看,微信基于這樣一個定位,它所衍生出來的產品架構具體是怎樣的。

微信框架

微信底部的四個tab,分別是「微信、通訊錄、發現、我」。

  • 微信:一個聊天列表,將所有的通訊記錄列在上面,包含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人與物進行的對話、物與物之間的對話,任何兩個實體之間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流,這才是真正的萬物互聯;

  • 通訊錄:所有好友及公眾號的名單列表,以及相關的增刪改查操作等,這就好比你和世界對話的入口,你要找某個人或物體進行信息交流,必定先得找到這個人才行;

  • 發現:光是“發現”這兩個字就已經抽象到極致,點擊進去,你會發現即使出現個微信直播你都不會覺得很驚奇,因為這不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發現”么,讓你不斷地發現新鮮事物;

  • 我:將一切與我有關的事物關聯在一起,我的相冊、我的錢包、我的表情、卡券等等,這么一看,好像微信還真是一個生活方式啊;

你會發現,微信的產品架構基本沒有進行過更改,以至于后面它的每次更新,你都幾乎感覺不到它哪里做了大的升級和變動。這就是優秀產品架構的力量,在很早的時候就預見了未來,并且為此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好的產品架構要具備的幾個特征:易用性、穩定性、可擴展性。

產品主要功能

不得不說,微信是一款很酷的平臺產品,也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唯一一款有潛力「連接一切」的產品。

功能一:聊天

我們來看看微信的聊天功能,都有哪些東西(這可是微信最最重要的功能了,可以說是微信的根基)。微信的聊天,能夠發送文字、語音、圖片、表情、視頻,還有位置、收藏、卡券、紅包等等,幾乎你能想到的聊天方式都給你備齊了,最終的目的就是讓用戶能夠自由地表達自我,暢快聊天。當然諸多細節,在這里我們就不詳述了。

功能二:社交

我們來分析一下,微信是通過哪幾個功能去強化它的社交規劃的。

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

這樣一條社交路線,前面幾個主要是陌生人社交,比較少接觸、了解,這里不多說。如題,今天還是主要說說「朋友圈」這個意外的驚喜。

朋友圈是最能產生用戶粘度的一個產品功能,你在朋友圈里留下了內容,記錄了你的生活,看到了朋友的狀態和信息,隨著信息的積累,這種遷移成本是很高的(內容也是很多UGC產品成功的根本)。

但是朋友圈活躍度下降是個不爭的事實, 上面我們說到微信早已不再是簡單的熟人間社交,微信開始越來越多走向陌生人社交并擁有大眾媒體屬性了。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你最好的標簽,如果你想第一時間最直接、最有效地了解一個人,基本上看他發的朋友圈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發朋友圈更多的是有選擇性的發,或者更赤裸裸地說,是內心最深處的裝逼表現,但你所發的內容,表明你所關注的領域。

說到陌生人社交,現在的情況是,我們剛剛認識彼此,我們可以交換名片或不交換名片,但是我們一定會互加微信,尤其在商務場合,對不對?所以,我們是先加微信,后慢慢了解對方。熟人社交可以不拘小節,隨意隨性;而陌生人社交,就要注意很多分寸了,因為你時刻在暴露自己的性格、態度、品味和取向。

做產品的對產品需求、功能的判斷是一項很重要的能力,有得必有失,騰訊已經罕見出手整頓朋友圈廣告信息,朋友圈這個神器的產品功能到底會怎么走,我們拭目以待。另外,關于為什么不能把這么高頻、粘性這么強的朋友圈放到第一菜單入口可以參考過往文章《為什么高頻使用的朋友圈不能放在第一菜單入口》

功能3、其他功能

微信現在已經連接的游戲、電商、自媒體、支付、企業等等,都讓我們感覺到了很多的便利和驚喜。每一個東西單獨拆分出來,都可以寫一篇好長好長的文章,這里就不細說了。

微信的啟示---簡單

既然微信這么牛逼,那我們做產品設計和策劃的人,能從中學習到什么東西呢,微信可以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業內有關微信的產品分析已經很多,我們這里就談一點:簡單。

什么是簡單?張小龍說:簡單是一種審美觀。

能把產品做簡單,是因為你在簡單的背后做了很多思考工作,意味著你擁有的其實是一種「化繁為簡」的超能力,且這種能力不是每個 PM 能隨便具備的。

那微信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做到簡單的呢?

秘訣 1:做好分類

人類其實天生就是有分類習慣的,比如我們會把衣服放在衣柜里,把褲子放在抽屜里,把鞋子放在鞋架上,把書本放在書架上。。。這些行為是如此的原始,如此的自然,可以讓我們自身更好地管理我們的物品,同理,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做好分類,其實就把復雜的問題簡化了一大步(好的導航是很重要)。

那分類的依據從哪里來呢?是基于產品的架構和對用戶群體的認知水平做出的,不是隨隨便便去弄的。

就比如,為什么微信底部的第三個按鈕叫「發現」,而不叫「探索」、「冒險」呢?因為「發現」這個詞是足夠簡單、足夠抽象、足夠好理解的一個詞,是絕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的一個詞。如果你換成「探索」,恐怕很多人就不好理解這個按鈕是什么意思了。

秘訣 2:頁面簡單

什么叫頁面簡單,簡單來說,就是頁面所呈現的信息不多,不雜,看著不頭疼。我們可以對比微信和 qq 兩個產品,同時比較一下個人詳情頁這個頁面,你就很容易感知到什么叫頁面簡單,什么叫頁面不是那么簡單(當然,這跟它們的定位有關,qq 的個性化很強)。

個人資料

每一款產品實現出來都不容易,背后必然是團隊的無數努力,特別是像微信這種用戶過億的產品。對待產品,要有敬畏之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