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兒子的幼兒園開了個講座,請了一位專家,內容是關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講座。我是老師,非常愛讀書,更明白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近幾年也對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做了一個關于閱讀的課題。
知道是關于閱讀的講座,我很重視,帶著學習的心態聽了一個多小時,聽完了很失望。我總結了一下,前面講閱讀的重要性是鋪墊,重點在后面,最后講述的主要意思是把繪本館搬到了幼兒園,押金加借閱費每年468元,三年就是一千多,自愿參加。想想現在的學校都有圖書館免費讓師生借閱,怎么到了幼兒園,圖書館(繪本館)就收費了呢?也許這就是公立和私立的不同之處。大部分的幼兒園都是私立的,私立以盈利為目的,公辦幼兒園很少,收費也低,因為名額、距離及接送問題,大部分上不了公立幼兒園,大多數孩子都是就近上私立幼兒園。
關于這個講座我聽著更像文化營銷,講座只是幌子。現在的幼兒教育真是貴的嚇人,一個孩子在幼兒園一年的費用比一個大學生一年的花費還要多,這還不包括上特長輔導班的費用。
現在兒子上的幼兒園學費880元,在我們這個地方算是中等偏下收費水平了,校服費另算,學習繪畫和舞蹈等要另外收錢,現在繪本借閱也另外收錢。是不是以后玩幼兒園的滑梯和秋千也要收錢?平時老師也教繪畫和舞蹈,只是不知道和另外收費的這種繪畫和舞蹈有什么不同?現在幼兒園的收費是水漲船高。也越來越多的輔導班和幼兒園進行合作了,很多幼兒園能教的東西如繪畫,舞蹈等,都不怎么好好教了,直接分出來交給了輔導班另外收錢學。
這讓我想起了游樂園,進園要買門票,買了門票并不是什么都能玩,門票只是進門的資格,里面的鳥園啦,動物園了,城堡啦,想看或者想玩得另外付錢,似乎是雙重收費。
雖然是知識付費時代,但是看看未來這發展的趨勢,這二胎我都不想生了,一個都快養不起了。
算了算賬到底是借閱合算還是自己買了合算。要是有兩個孩子,光借閱費就得兩千五百多。曾經去過一個繪本館,這么多錢差不多能買下繪本的所有書了。發現還是自己買合算,老大看完老二看,看完了不用了還可以掛在二手書網站或者閑魚網上賣掉。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中國的父母都太期望自己的子女成材了,孩子才幾歲,一窩蜂的給孩子報班,繪畫,舞蹈,游泳,英語,跆拳道,圍棋,象棋,羽毛球,播音,樂器等等五花八門,也不問問孩子的意愿。跟其他的家長交流起來,是我太落伍了嗎?有的輔導班訓練課名字我聽都沒聽過。
有個同事是英語老師,孩子五歲了,她花了兩千多孩子給報了英語,我問都學習了什么,她說就學習了兩首英語歌謠。我簡直有些無語了:你自己就是英語老師,你不能自己教嗎?他們的水平未必比你高啊。
前幾天給一個上初中的舅家表妹輔導了一下功課,表妹很勤奮,成績卻一般,問了幾句我就明白了問題所在:勤奮有余,方法不足。閑聊間得知一個暑假她光上輔導班就花了近四千,我直接無語了。文化課也需要輔導,課前預習好,上課認真聽講理解透徹并提高效率,課后認真復習鞏固,整理好錯題集,多讀多寫多練,勤于思考,積極主動探索,能學不會學不好嗎?用得著上輔導班?
輔導班應不應該上?我認為文化課不用上,消化好學校老師講的就足夠了。至于特長輔導班確實可以上,但是不應該什么都上,選擇感興趣的上。
很多同事在孩子三四歲就給報了班,播音、英語等等,學了一陣后來都放棄,我沒有盲目給兒子報班,我一直觀察他的愛好,發現他愛運動,有時候跟著電視上學習一些動作,有些跆拳道的感覺,等大一些如果他還是喜歡可以學習跆拳道,也能鍛煉身體。
曾經有段時間他特別喜歡畫畫,我知道這是到了敏感期,曾爭取他的意見,問他要不要參加幼兒園的繪畫班學習畫畫,他想了想拒絕了,說現在不想參加,還是媽媽教我吧。
幼兒教育很重要,也很昂貴,但是不能為了教育盲目投資。很多方面我很吝嗇,但是在為自己和孩子購書方面我很大方。適合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錢要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