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婭,快跑》原文:
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傾聽消費者或客戶的意見;差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傾聽廣告公司或顧問公司的意見。
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研究發展戰略;差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琢磨操作細節。
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在紙上,他們寫了又寫;差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在電話上,他們說了又說;
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和下屬在一起;差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和老板在一起。
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思考,雖然經常被人誤以為他在無所事事地發呆;差的經理人每一刻都忙得上躥下跳雞飛狗跳……
思考: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篇管理類文章,提到了一個觀點,管理者最好做一個啞巴上司,盡量少說話,甚至不要說話。那么啞巴上司如何與下屬溝通?通過書面溝通。因為當我們通過書面溝通時,會比口頭表達更慎重一些,想問題或分析問題時,會更全面、更深入,同時激烈的情緒也會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且還會較少地打擾到下屬的正常工作。一舉好幾得。
《米婭,快跑》所描述的這段,同樣也是主張這樣的觀點的:“好的經理人花更多的時間思考,雖然經常被人誤以為他在無所事事地發呆;差的經理人每一刻都忙得上躥下跳雞飛狗跳。”
語言交流,是目前人際溝通中非常重要的方式。但實際上,我們過于依賴語言溝通了,實際上語言溝通有其他大的弊端。重要的是,人際溝通實際上是心與心的溝通,但語言在達到這一點上,相對困難一些。因為語言鑒于即時性、快速性等特點,注定了大部分的語言內容,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而脫口而出的,即使有的內容是經過斟酌過的,但在說的過程中,還有受到一些語氣、聲調、環境等因素影響,會導致語言溝通效果下降。這就是為什么同樣的話,有的管理者能夠駕馭得了談話節奏,而有的管理者卻很失敗。
雖然現在處于瞬息萬變的時候,但管理者在做與人心有關的事情時,一定要慢下來,仔細認真地斟酌其中可能會出現的利害得失,理性要深入剖析,感性上要換位理解,風險上要有應急措施。總而言之,一切遵從“尊重”二字。
但有的管理者不見得能夠真正體會到尊重的真正涵義,更遑論做到尊重,只有自己受傷時發怒,而體會不到下屬受傷時的感受。
當管理者,靜下來,分析利弊,就會發現自己只是知道了事件的皮毛。而如何分析有效?我的感覺是寫下來。或者寫給自己,即自我反思、總結;或者寫給對方,哪怕對方就近在咫尺。在寫的過程中,會有引發很多的感想,考慮到好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當寫作時能夠讓自己靜下來,心無旁騖地凝思于當下,考慮事情。當我們寫完后,會感覺到很有成就感,而且內心里那種自我提升的喜悅感會油然而生。
退一步說,如果自己不愿長篇大論地寫文章,也可以用魚骨法或思維導圖等方法,列舉大綱或思路,而且逼迫自己在思考的過程,要自問自答,從各個角度去分析問題的癥結及解決方法。不要一遇到問題,自己連想都不想就去問別人,或與別人談話溝通。如果沒有自己思考做基礎,溝通探討就會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優秀的管理者,一定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管理者,而一個善于思考的管理者,也一定是一個喜歡動筆,用筆尖思考的管理者。
做個啞巴上司,可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