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必做
是由哪幾個“點”連綴而成的,怎么體現了不同點之間前因后果、適用邊界和A1/A2的連綴。
文章地址:薛定諤的掛科|心理學怪談
有三個點連綴而成:不確定性,確定性,傾向性判斷(認知程度)
I:本文主要觀點:不確定性會影響結果。為了避免“不確定性”影響到工作與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未來不確定性進行評估,看清事物的本質,讓不確定性成為確定性。
A1:前因后果:作者通過“薛定諤的貓”的試驗對大學生掛科與不掛科前后的心理觀察,給我們了一個啟示,在宏觀與微觀世界中,內在與外在的“不確定性”與“確定性”給人帶來的影響結果。第二個是否放棄工作的案例,作者的觀點:不確定本身其實根本不是問題本身,取決于你的勝任能力,當A與非A無法確定的時候,會傾向于一個不同的反應,導致這個不同反應的原因就是不確定性本身,它不應該成為影響結果的理由。
適用邊界:有科學家表明,這是薛定諤為了反駁不確定性原理而提出的假想實驗,愛因斯坦也曾經用上帝不擲色子來反對不確定性原理,對于不確定性原理,在這一原理提出來之前,科學界都公認世界不管微觀還是宏觀都是確定的,上帝創世之初就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的,如果某人知道的信息足夠多,那么他是可以預知未來的,包括薛定諤和愛因斯坦都對比深信不疑,提出不確定性原理的波爾等人認為微觀世界是不確定的,但他們認為宏觀世界還是確定的可預測的,但薛定諤就用這個貓的實驗推出如果微觀世界是不確定的那么宏觀世界也是不確定的,但當時所有科學家都不能理解宏觀世界是不確定的,包括波爾他們。所以這貓的假想實驗提出之后當時的對于未來世界的結論就是:要么不確定性原理有問題也就是整個世界都是確定的,要么貓的假想實驗有問題微觀不確定宏觀確定,要么就是整個世界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整個世界都是不確定的話薛定諤的貓就是既生又死上帝都不知道結果的狀態,這三個結論到底哪個正確科學界現在都無定論。在古代對于未知事件只有兩種回答:知道和天知道,但是現在多了一種回答:薛定諤的某某某——天也不知道!
A2:薛定諤的貓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不確定感容易使人焦慮,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在設定目標之前,事先對整個事件重要性的認知,遇事時的接受程度和產生的后果,理性具體分析與風險評估,多方假設不同結果來量身選擇,避免感情用事,使不確定性成了確定性,就會是另一種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