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過無數雞湯,給自己一次探索真相的機會
為什么:
如今,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滿大街都是剩男剩女
他們一直在物色生命中的另一半
但他們依然還是單身
他們好像總是在擦肩而過
為什么會這樣呢?
今天,兵島與你一起,深入分析這個問題。
本質上說,這些剩男剩女之所以單身,是因為一些“矛盾關系”沒有銜接好,這些矛盾之間出現了斷層。兵島總結了以后幾對矛盾:
1.即時價值與未來價值
2.現實考量與感覺體驗
3.獨特自我與社交自我
4.人流信息與時間成本
1.即時價值與未來價值
(1)即時價值
在北上廣深工作的白領,他們每天幾乎都過著“朝九晚六”的生活。
為了彰顯自我價值,承擔家庭責任,提高社交自信,他們每天都在努力提升自己,想辦法加薪、升職、提升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獲得大大小小的機會與成就,但也沒有獲得大跳躍式的突破。
假如一個人的價值滿分是100分。
如果你是一個中層管理者,你可能給自己打個50分。
這個分數的尷尬在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怎么辦呢?繼續(xù)努力!
(2)未來價值
人是為希望而活著。
心理學家屈布勒-羅斯提出了關于死亡的五階段理論:否認、憤怒、討價還價、壓抑、接受。比如,在絕癥患者中,年老的患者更容易經歷完整的五個階段最終“接受”自己的結局;而年輕一點的患者往往在“討價還價”和“壓抑”階段久久徘徊,在抑郁中死去。
年輕人不甘心去“接受”某些未定的結局,因為太多的事業(yè)沒有完成,太多的人生沒有經歷。
這些白領之所以這么努力,一直不放棄,是因為他們心存希望,他們相信自己的未來會更有價值,一切都會變得更好:更多的財富,更高端的生活,更有價值的朋友,更漂亮/優(yōu)秀的對象。
一個人的價值滿分是100分,他們可能給自己的未來價值打個80分以上。
矛盾:
即時價值是50分,未來價值是80分,這之間的差距是30分。
這些白領在選擇對象時,會加上這相差的“30分”,也就是把自己的未來價值考慮在內。
“我的未來會更好,我會更有價值。”
“找一個這樣的對象,我覺得自己虧了。”
“我相信我的美好未來,現在我不應該是找個這樣的對象。”
也許,他們的未來確實會變得更有價值,但是極少有人會相信他們:
“在你還沒有完全成功,在沒有遠遠的超過‘我’之前,‘我’對你這一切是不屑一顧。”(當馬云遠遠的超過你時,你的情緒就會是崇拜。)
也沒有人愿意去賭博,承擔這種“可能性選擇”所帶來的風險。
所以,一邊是即時價值與未來價值之間的差距,一邊是別人根本不會相信。那么,他們之間怎么能產生交集呢?!
選擇即時價值不甘心,選擇未來價值別人不信。
先繼續(xù)做剩男剩女,我們來分析下一個問題。
2.現實考量與感覺體驗
(1)現實考量
在工作晉升壓力面前,同時需要承擔家庭責任。
作為擁有穩(wěn)定工作的白領,他們會考慮組建家庭所需面臨的總總責任,買房,買車,養(yǎng)孩子等,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經濟能力。
對于現在這一代白領而言,他們所經歷的苦難和挫折,遠遠不及上個世紀的人。當各種重大困難和家庭責任接踵而至時,他們有可能會措手不及。
所以,他們在找潛在對象時,往往會把潛在困難考量在內,尤其是女性。
“我跟她在一起,我能夠承擔起這個家庭嗎?”(天知道!)
“我跟他在一起,他能夠把家庭承擔起嗎?”(拉倒吧!)
(2)感覺體驗
兩性心理學家Pease研究表明:
男人的大腦是往解決問題的方向發(fā)展的。
女人的大腦是朝進行社交活動的方向發(fā)展的。
也可以說,男人更注重討論事實和問題的解決方式,而女人更注重表達對事件的情緒和感覺。
這就是為什么“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沙”的原因(以后可以詳細討論,這里簡單說說)。
男人追求一個女人原因很簡單:
“她很漂亮,跟她啪啪啪一定不錯,讓她給我繁衍孩子。”(解決問題)
女人接受/追求一個男人則復雜得多:
“我對他有感覺。”(情緒體驗)
“他常常能讓我進入某種特定的狀態(tài),讓我情不自禁想跟他XXOO。”(情緒體驗)
“如果我能夠接受他(或他能夠接受我),說明我得到了認可。”(情緒體驗)
矛盾:
問題來了,在現實考量與感覺體驗之間,永遠存在落差。
符合了現實考量的,在感覺體驗這關沒通過;
感覺體驗這關通過了,又不符合實現考量。
真所謂是,有了時間的時候沒有錢,有了錢的時候沒時間。
好好在家呆著吧,再看下一個分析。
3.獨特自我與社交自我
(1)獨特自我
世界上沒有哪兩個人的基因是相同的。
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一面,他們守著這個孤獨的獨特自我,基本沒有別人能夠真正了解這個小世界。
然而,這正是這個世界豐富多彩之處。人們像是這個世界的精靈,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獨特個性,展現五彩斑斕的點滴。
假如在你所工作的公司,其中有一個在你前面一點的人與你相同,你還有什么存在的意義呢?!(這可以延伸出一些工作方法和競爭之道,這里不詳談)
作為北上廣深工作的白領,他們都有基本相同的九年義務教育,基本相同的大學教育和課程,看相同的電影和電視,經歷一些相同的東西,所以在大體上他們都是相同的。
但是,基因不同,視角不同,關注不同等,會導致一些細分的差異。
對于這些白領而言,這種細小的差異,實際上要重于大體上的相同。
同樣,他們在選擇潛在對象時,也擁有獨特喜好。
(2)社交自我
人是社交的產物。
都市白領必然會與生活中的其它人產生社交關系。社交關系產生的基礎在于:人與人之間擁有某個共同的目標或話題。
比如,古代為什么那么多士兵都不怕死?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這是他們得以團結在一起的基礎。(如果你是團隊的管理者,那就為團隊找一個共同的敵人。)
再如,有的人說廣州比深圳排外,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深圳是半個翻版美國,全國移民(美國是世界移民),各種文化的結合讓他們具體強大的容納性。而廣州是一種擁有幾千年歷史文化的本地性城市,首先就是語言上的獨特性(粵語)。我們講共同的語言,證明我們是同一種人。
在社交活動中,“與眾不同”必然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我記得一個APP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CEO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本來就是不同的,我們在社交中只是裝著與別人相同。”
同樣,北上廣深這些白領,在找對象時,他們會考慮這樣一個問題:
“我找了這個對象,別人會怎么看我?”
“我這個對象與別人的對象相比,是否更優(yōu)秀更漂亮?”
承受不了這種社交壓力的人,往往會犧牲原本獨特的自我,放棄甚至漸漸失去一些東西。
矛盾:
在獨特自我與社交自我之間,這個斷層和矛盾一直在。
“我覺得Ta還可以,不過別人不這么想。”
“別人覺得Ta他不錯,可我覺得Ta沒什么特色。”
這樣導致的結果可能就是:
心動——錯過
心動——錯過
心動——錯過
既然錯過了,就看下一個。
4.人流信息與時間成本
(1)人流信息
在北上廣深,每天人潮人流,大街上,辦公室,商城。每天會有70個以上的異性與你“擦身而過”。
還有各種網絡信息的轟炸。對于女性來說,微信附近的人,就會有一大堆人蜂擁加你,并打招呼:
“美女,約嗎?”(反正你也不認識我,我就當著發(fā)著玩)
“親,約嗎?”
“你好,約嗎?”
對于男性而言,身邊同樣見到各種各樣的現象:
“那個女的剛分手,馬上又找了個男朋友。”
“那個女人怎么會看上那個男的?”
“不約?就TMD裝,私底下也一個樣!”
這樣導致的情況是:信任缺失。
女:“你只不過是想得到我的身體。”
男:“你就是裝!”
(2)時間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必須學會快速篩選:
“話不投機半句多(我還是換個目標)。”
“30歲以上的大叔請繞道。”
“這個人第一眼就看不順眼。”
“這個女人可以做情人,不適合做老婆。”
了解一個人,與一個人深入交流,都需要時間成本。選擇這么多,我才懶得去跟你細水長流呢!
矛盾:
在大量的人流信息與時間成本之間,這組矛盾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
選擇那么多,時間那么有限。
繼續(xù)下一個,下一個沒了!
完~~~
總結一下:
北上廣深之所以這么多單身男女,是因為存在一些“矛盾關系”,這些矛盾關系是:
1.即時價值與未來價值
2.現實考量與感覺體驗
3.獨特自我與社交自我
4.人流信息與時間成本
文:兵島
圖:網絡
版權所有,翻版必究
喝過無數雞湯,給自己一次探索真相的機會。
我是兵島,一個喜歡思考“為什么”的人。
在____的世界里,講一些有趣的“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