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一本書《哪有沒時間這回事》(紀元)。
有夢想,沒時間;想得多,做得少!這個死循環真的無解嗎?
我讀這本書的目的:想要幫助自己擺脫這種瞎忙的狀態,做事更聚焦高效,可以騰出更多的可支配的自由時間。
我想解決的問題:怎么合理地安排日程?怎么利用好碎片時間?怎么高效完成每項任務?怎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習慣并堅持下去?
這本書分了三章,從碎片時間、碎片任務、習慣養成三個初中高級技能來層層深入,結合清單圖表,是一本方法工具的干貨類書籍。
1.初級技能-碎片時間的處理
Step1:列出日常事務清單,包括每天做的、每周2-3次的和自己希望做的。
Step2:結合6要素(時間、地點、物品、環境、他人、身心狀態)來合理地劃分每天的時間段,可以用餅圖的方式顯示。
Step3:把日常事務清單中的事項放到時間段清單里面即可。
Aha部分:嚴格的日程表是反人性的!哈哈,難怪以前一個個小時間點對應一項任務列出來的日程表,我總是完成不了,終于找到原因和解決方法了。時間段清單的制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做不斷地優化調整。
關于早起:
這對于我來說一直是件很難做到的事,記得讀書時候家里的床是上下鋪,然后人睡上鋪,把鬧鐘放到下鋪床頭,結果還是爬下床按掉,然爬到上鋪繼續睡,這得多大的毅力啊!
書里介紹了一個好方法:說到-wakeup-做到。
前一晚給自己承諾,可以把第二天最想做的事安排在起床后。設兩個手機鬧鐘,一個wake鬧鐘,輕聲喚醒,3分鐘后一個up鬧鐘,聲音爆裂動感,所以為了不驚醒家人,你在up鬧鐘響之前就不得不起來了。提前列好起床儀式,滿滿正能量打開的一天,做到了!
前一晚9點到第2天5點是8小時,0點到8點也是8小時,就看你怎么選擇了。早起的時光讓一個人從容安定,再利用白天的碎片化時間休息十幾分鐘,這是精力管理不錯的方式。
關于晚睡:
美好的晚上就應該用來陪伴家人、陪伴自己,為第二天做一些準備。讓你就是停不下來入睡的一些壞習慣,在戒除的階段,可以通過日歷打叉的方式去監督自己停止它,做到了給自己一個大勾勾。作用就是把自己變為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幫助它變成自動自發的程序,良性循環起來。
2.中級技能-碎片任務的處理
碎片清單:像叮當貓的大口袋一樣,及時收集記錄下所有的碎片任務或事件。
每日任務清單:把需要找人幫忙的、某個節點需要完成的、接下來我能開展第一步的那些事項提取到任務清單中。
Aha部分:完不成計劃不光是個執行力的問題,而是計劃出了問題。所以,列每日任務清單不是簡單的任務羅列,而是思考分解任務的執行過程,大腦提前預演,并注意正確步驟的重要性!四象限劃分優先級別是理工科思維,建議隨心而定最重要的事。
關于專注:
以觀察者的身份留意自己的狀態,做專注-放空之間的狀態切換。沒有100%時間的專注,只有一定時間段內的100%專注。請允許自己的走神、發呆和放空。
關于情緒:
給自己微笑、正面肯定得話語、舒展的身體、深呼吸。
3.高級技能-習慣養成
打卡:監督者角色
日志:反思者角色
習慣養成分了四個階段:無知-探索嘗試-行為固化-行為穩定。探索嘗試期允許中斷和變換習慣,這個階段最好不要公眾承諾,而是當你清楚知道自己要堅持什么,并已經堅持足夠長時間之后。過程中注意6要素(時間、地點、物品、環境、他人、身心)的影響。
Aha部分:習慣是大概率可操作性的事件,并不等于每天簡單的重復和喊口號,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是可以的,但第六天別忘了繼續打魚。
思維導圖輸出:
自律,才能自由。
多出來的時間,去做愛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人,因為時間會證明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