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劉備在夷陵大敗,精銳損失殆盡,然后在永安逝世。益州郡的統帥雍闿聽聞劉備逝世的消息,心生叛意。雍闿是漢什邡候雍齒之后,屬于當地的漢人集團,屬于外來人,在當地少數民族中威望不高。于是,雍闿派遣建寧人孟獲去游說本地夷叟,是因為當地人素來信服孟獲。孟獲也不負眾望,把這些少數民族也拉到了反叛的陣營。同時,原蜀漢牂牁郡的朱褒也擁郡反叛,與雍闿達成統一戰線。也就是說,當時叛亂的主要頭領是原來蜀漢的地方官雍闿和朱褒,孟獲則主要是聯結當地夷叟,并依附于雍闿的。諸葛亮平叛前,用反間計離間了雍闿的部將高定,高定干掉雍闿后,接手了雍闿的部分地盤和勢力,其余部分則被孟獲收編了。高定后來又被諸葛亮以仁義收服了,很快就變成了平叛的主力大軍。因為攻擊雍闿、平定朱褒叛亂有功,被任命為益州太守,管理南中六郡中的越巂、建寧和牂牁三郡。于是,南中叛亂的領頭人就只剩下朱褒和孟獲了。
諸葛亮為何會挑選孟獲作為南中地區的代理人呢?按照以上重新梳理的歷史,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南中叛亂的頭領僅剩少數民族的孟獲和原牂牁郡的蜀漢地方官朱褒,南中地區已經有了收服的高定,缺管理當地少數民族的頭領;
2、朱褒實力一般,很快就被諸葛亮的大軍剿滅;
3、孟獲在當地夷人和漢人集團中有很高的威望,收服孟獲有利于收服民心,這也是諸葛亮最看重孟獲的地方;
4、孟獲有勇無謀,沒有什么心機,多給些利益就能徹底安撫他;
5、孟獲雖然深得人心,但南中地區各種部落、首領頗多。孟獲即使能耐再大,也難以成為南中地區的最大首領,于是就可以借諸葛亮之手,削弱其他割據勢力,獲得該地區的話語權。同時,傍上蜀漢的大腿,遇到不服的部落還可以名正言順的討伐之,并隨時獲得蜀漢的幫助。各取所需,何樂而不為呢?
于是,諸葛亮跟孟獲一拍即合,孟獲得到其想要的地位,諸葛亮也解決了其北伐后的后顧之憂,并有效地支援了其北伐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