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熟知三國演義的中國人心目中,那個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孟獲一般都被看作是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是少數民族首領或彝族首領的看法,似乎已成定論,在一些教科書中也都如此描述。然而,中央民族大學邵獻書教授早在一篇論文中對孟獲的身份與族屬進行了一番與眾不同的探究。
據史書記載,早在劉備定蜀之初,南中的最大反蜀勢力雍闿在孫吳的支持下,殺戮和驅逐了蜀漢派去的郡守,并利用當地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鼓動其反蜀。而孟獲就是雍闿反蜀集團中最重要的成員。劉備去世后,作為蜀漢后方的南中喪失殆盡,諸葛亮隨即南征。在雍闿被殺后,孟獲率部經今四川南部退回云南根據地,而諸葛亮也經川南,渡金沙江,進入云南,沿途多次戰勝孟獲,留下了“七擒七縱”的傳奇故事。
在《華陽國志》等早期史籍中,除孟獲外,當時涉及反蜀的其他諸人皆有明確記載,如雍闿和朱褒分別為南中益州郡和朱提郡的大姓。孟獲只被稱為建寧郡的“邊民”、“南人”。后來的相關典籍,要么因循早期不明確的記載,要么開始把孟獲比喻為少數民族首領。如唐代詩人駱賓王就曾把當時西洱河蠻首領蒙儉比作孟獲:“一戰而孟獲已擒,再舉而哀牢授首。”
那么,歷史上孟獲的身份究竟是什么?邵獻書教授認為,孟獲不是少數民族,而是南中漢族大姓。
據《華陽國志》載,當時南中有影響的大姓共有八家:焦、雍、婁、爨、孟、董、毛、李。可見孟氏乃南中八家有影響的大姓之一。當時孟姓在南中可考者頗多,除建寧郡孟獲外,還有同郡的牙門將孟通、孟干、孟岳以及曾任牂牁太守的孟才。
漢族移民遷入南中由來已久。從戰國時楚莊蹻率眾入滇到漢武帝設郡西南,漢移民就陸續遷入。在兩漢王朝的扶持下,少數漢族移民成為地方上的統治者,亦即大姓。從現存于云南昭通的漢代《孟孝琚碑》來看,孟孝琚的曾祖,可能由嚴道(今四川滎經縣)遷入朱提郡,他未娶先聘,死于武陽,還要歸葬朱提社塋。其碑四周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案。陳伯陶《跋孟孝琚碑》說:“疑孟獲為嚴道君或武陽今之后,南遷建寧,故武侯欲得之以鎮夷、漢歟。”孟獲與孟孝琚的世系關系雖不詳知,但應是同一家族。
南中大姓是漢族,且最晚到唐初以前,他們還保持著漢族的習俗,未被夷化。但大姓所擁有的部曲,原由漢族人組成,到三國后期已有少數民族,其中有的是彝族的先民,即《華陽國志》中據說的“夷漢部曲。”孟獲是大姓,當時也應是未被夷化的漢族,決非少數民族或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