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故事的發生緣于一場陰差陽錯的時光穿越,那么,東野圭吾帶給我們的也是一場溫暖的關于愛與救贖的穿越。
這里不僅銷售雜貨,還提供煩惱咨詢。無論你掙扎猶豫,還是絕望痛苦,歡迎來信!
浪矢雜貨店的老板因與附近孩子們的拌嘴玩笑卻漸漸認真擔當起了煩惱咨詢的顧問。也正是這個雜貨店,在一場奇妙的時光之旅中,將生活于現代的3個迷途少年和生活于30年前同樣迷茫的5個人巧妙地相連,通過那個神秘的牛奶箱,他們給予彼此慰藉和溫暖。
5個不同的故事,關于夢想與現實,關于選擇與掙扎,在讀完掩卷的時候不禁會問:選擇究竟意味著什么?東野圭吾所說:如今回顧寫作過程,我發現自己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究竟應該怎么做?
(1)
我比任何人都愛你,想要永遠和你在一起,如果我放棄比賽就能讓你好起來,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但如果不是這樣,我希望堅持我的夢想。因為一直以來追尋夢想,我才活出了自我,而你喜歡的也正是這樣的我。我沒有一刻忘記過你,但請讓我去追逐夢想吧。
這是一位以月兔自稱的運動員在向浪矢雜貨店咨詢后,在她寫的最后的一封信里陳述的她說給男友的話。
月兔是一位擊劍運動員。當她正為了參加奧運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積極備戰的時候,她深愛的男友卻不幸病危入院。
是放棄參賽的機會陪伴時間不多的男友,還是繼續訓練,爭得奧運會的入場券、實現自己和男友共同的夢想,同時也給他以生的希望?在思慮無措的情況下,這名運動員以“月兔”的名義向浪矢雜貨店傾訴了自己的煩惱。
在向雜貨店咨詢的過程中,月兔也經歷著自己的煎熬,“種種思緒纏繞在心頭,我漸漸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p>
月兔最終做出了忠于自我的選擇,雖然最終月兔并未如愿,她的男友也不幸離世,但月兔卻絲毫不覺后悔,因為她的男友也為她的選擇而感到欣慰,她覺得她得到了比金牌更有價值的東西,并為此打心底感到高興。
月兔的選擇,是一次忠于自我的選擇。
她沒有被外在的“應該”所綁架,而是忠于自我的內心,當她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奮斗的時候,他的男友也得到了最大的欣慰。
終其一生,每個人所能承載的只有自己的夢想和人生。
當我們把自己的想法一廂情愿地托付于他人的時候,無異于對對方的束縛和綁架。只有當我們忠于自我的時候,才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最大的尊重與負責。
(2)
你對音樂的執著追求,絕不是白白付出。
我相信,將會有人因為你的歌而得到救贖。你創作的音樂也必將流傳下去。
請你始終堅信這一點,堅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浪矢雜貨店回信中的這幾句話,給了克朗堅持自己選擇的勇氣。
克朗是一位懷有音樂夢想卻又掙扎于是否要繼承魚松店以減輕家人負擔的年輕人。是堅持夢想,還是妥協于現實?源于選擇的困惑,他也向浪矢雜貨店的信箱投出了自己的信件。
信中的回答直白地接近于無情,幾經信件的往返之后,最后一封信中的回復讓克朗堅定地選擇了自己喜愛的音樂。
只是在多年的堅守后克朗依然是默默無聞,除了每年到丸光幼兒園必做一場的慰問演出,他漸漸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直到丸光園的一次大火,克朗懷著自己不曾熄滅的音樂夢想走到 生命的盡頭。
克朗所不知道的是,他收到的回信其實來自于已洞曉一切的30年之后的未來。在他的生命未能到達的未來,曾經那個被他救護了唯一的親人的小女孩,已經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歌手,在她每場的演唱會中,她都會唱起克朗創作的那首歌曲《重生》——克朗的音樂,以另外的一種形式,在世間得到了重生。
克朗的選擇,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它終會給我們結果,卻未必在我們預期的既定時刻。
每個人都懷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它或大或小,卻緊緊追隨我們的一生。當我們對它不拋棄不放棄的時候,它也會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地點,用一種獨有的方式,給予我們溫暖的回應。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
(3)
關于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積極向上的旅行,家人應該盡可能在一起,因為反感、厭倦等理由而離開,不是家人應有的姿態。
當浩介糾結于是否要離開讓他再也無法信任的父母的時候,浪矢雜貨店的回信如是說。
因為父母的逃債,浩介對父母的信任感轟然倒塌。在全家一起潛逃的夜晚,浩介并沒有聽從信件中的規勸,而是決然地離開了父母——在那個通訊不發達、父母又不得不隱姓埋名的年代,這一次的離開無異于永別。
三十年過后,當浩介懷著復雜的心情回到故鄉的時候,才得知,父母在得知浩介的離家出走后,為了保護浩介,讓他沒有任何負擔地活下去,父母選擇了制造汽車沉海全家溺亡的假象。在浩介看來無比虛偽的父母,卻用他們的性命來換得浩介一生的周全。
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浩介對于披頭士樂隊的解散也與之前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還是一樣的人,還是相同的事,卻因為心境的不同,而被賦予了不同的意義。
浩介的選擇,是一次迷失于真相的選擇。
境由心生——你的內心怎樣,世界便是怎樣。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許多時候,不是外在的世界變了,而是我們的心境變了。所謂的親近與疏離,愛恨與情仇,不過是內心一廂情愿的妄念。
人生本應是簡單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而由于妄念的控制,卻往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原本巋然不動的山山水水,被我們不同的心境而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意義不同,人生便也由此不同。
(4)
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心態?!业幕卮鹬园l揮了作用,原因不是別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積極認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樣的回答都沒有用。
經過多年的咨詢經歷,雜貨店的主人浪矢雄志對兒子說出了以上的一番話。
一度,雄志因為擔心自己的回復會對因為信任而前來咨詢的人造成誤導,他甚至因此而憔悴、病倒,并且最終關閉了雜貨店停止了咨詢的業務。但當他接到來自30年后的感謝信的時候,他確信,每個人的答案只在他們自己的心中。
“我諮商多年,終于了解到一件事。通常諮商者心里已經有了答案,找人諮商的目的,只是為了確認這個答案是正確的。所以,有些諮商者在看了我的回信后,會再寫信給我,可能是我的回答和他原本想的不一樣?!?/p>
向雄志咨詢的綠河如此,向翔太、幸平他們咨詢的月兔、克朗和浩介莫不如此。
當我們面臨選擇的時候,為了確保選擇的正確性,我們總是期望從別人那里得到有價值的答案。但往往卻忽略了,真正的答案不在別處,它只存在我們自己的心中。
面對選擇,它之所以會讓我們會陷于兩難,是因為我們總是糾結于選擇的對與錯,總是希冀著一次“正確”的選擇可以讓我們一勞永逸地踏上完美之途,殊不知選擇從來沒有對錯之分——走不同的路,看不同的風景,如此而已。
看一篇公眾號文章的主題討論,關于“你是否遇到了錯的人,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如何選擇”,許多網友的留言是:如果再有一次機會,依然會堅持當初的選擇。因為沒有曾經的過往,便不會有現在的認知。
的確,正是過去經歷的一點一滴才雕刻出我們現在的模樣。所有的經歷皆是老師,教會我們如何去認識現在的生活。對此,唯有感恩。
(5)
雖然每個人的答案都在自己的心中,但當面臨選擇的時候,我們依然希望能有一個人能夠耐心地聆聽、并給予經心的指導。
給出答案的對與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曾經有人用心去點亮我們心中的那盞燭火,雖然微弱,卻給了我們黑暗中難得的溫暖與光亮。
有人說這是一部關于溫情的書,有人說這是一部關于陪伴的書。
很喜歡書尾后一位讀者的留言:有時相傷,有時相助,人們總是在不經意的時候與他人的人生緊密相連。
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