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的概念正在逐步擴散。國外有Uber、Airbnb,國內有做零售物流的“菜鳥網絡”,還有進行專業知識分享的“在行”,再來是我們最熟悉的共享車輛資源滴滴打車的專車服務和拼車等。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預計2020年,“共享經濟”市場規模占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
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共享經濟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各個領域,金融行業也不例外。
共享經濟對現有社會信用結構的改變,為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滋養的土壤。各種互聯網平臺勢如破竹,通過建立新的信用體系把閑置資金匹配到需求方,在幫助用戶在尋求更安全穩健的收益增長的同時,創造資源利用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共享經濟創造價值的核心在于資源置換,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
與許多專注個人對個人閑置供給信息和需求信息配置的平臺不同,梧桐理財更傾向于專注個人閑置供給資金信息與優質高成長企業融資需求信息的配置。
梧桐理財通過互聯網金融技術提前進入社會資源最早資源匹配的環節,在產品或服務出來之前,完成資源配對。
金融杠桿就要支持實體經濟
在全國第五次金融會議上,政府特別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也是金融的宗旨,同時更是防范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中國產業轉型升級時期,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盤活和促進優質高成長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梧桐理財通過資源整合滿足新三板掛牌企業和VC/PE投資企業流動資金、擴展資金的需要。幫助民族企業實現新產業、新技術以及新型業務模式的發展,讓傳統產業尚未升級而過剩產能自然更替,實現產融互動,真正意義上用金融推動中國民族企業乃至中國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當然本著誠誠懇懇做金融的態度,在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梧桐理財最重要的是,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實現財富增值。
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實現財富增值
梧桐理財風控會討論的所有項目都是給實體企業服務的,這些企業往往是得不到銀行有效支持的實體企業,比如三農企業、小微企業和中早期的科技型企業這類高成長企業。
這些企業必須是新三板掛牌企業。原因很簡單,新三板掛牌企業本身就通過了國家機關的一道道審核,在企業征信不完善的今天,梧桐理財項目精選的邏輯把最基本信息真實性導致的風險排除在外。
資產經過初級篩選后,還需要歷經初評、復評還有風控委員會的一致同意才能通過。梧桐理財三年來一直堅持實地盡調,雖然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但這是最基礎對于風險評估的成本。為了對一個項目做出精準的價值判斷,梧桐理財會與企業主會面,調查借款目的并且收集企業營業狀況,同行口碑,甚至調查企業半年以來用電情況以核實企業訂單生產情況。
目前,梧桐理財正在積極構建一套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企業征信評估系統,希望借助大數據系統,更加安全高效的完成風控,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并幫助他們實現財富增值。
運營三年來,梧桐理財始終以真誠之心面對投融資需求,運用金融專業基因和移動互聯網技術,一方面幫助投資者尋找更好的投資方向和價值,另一方面切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在共享經濟的路上,不斷通過資源整合創造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