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這句話剛冒尖的時候,我就念叨著要為自己放縱一把,終于過了n久之后,我和閨蜜踏上了南下的旅程。對于一個北方人來說,南方是個詩意的地方。溫柔的水,多情的楊柳,精致的木屋,還有游在湖面上的小漁船。鏡頭下的南方總是給人無限的遐想。帶著對那里的無限向往,我們啟程去了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烏鎮。
有那么點不湊巧,剛到杭州就下起了大雨。我和閨蜜拉著行李,轉了老半天才找到去烏鎮的車。不過好在提前訂好了住的地方,老板也是個熱心腸的人,開車把我們接到了客棧。雖然不是旺季,可來的人還是不少。應該是老天爺不想辜負了這些旅人的情誼。第二天天慢慢的放晴了。雨后的的小鎮顯得格外的清新,深吸一口氣,仿佛能感覺到空氣中跳動的水粒。那一瞬間,所有的煩心事都暫時被拋到了腦后。我和閨蜜算是起的比較遲的,售票處已經圍滿了人。來之前,我們稍稍看了一下攻略,烏鎮的開發現在分東柵和西柵,好多攻略上都說東柵地方太小,可以只去西柵,可我們想既然好不容易來一次,不都看看,似乎有點辜負這趟旅程。所幸東柵并沒有那么令人失望,東柵地方雖小,可就應了那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百床館、木雕館、茅盾故居、藍印花布作坊都是比較不錯的小型博物館。如果有人看過黃磊和劉若英演的“似水年華”,東柵還是很值得一去的,當年好多場景都是出自東柵。在那里你可以回味一下那段纏綿悱惻的愛情。我個人比較喜歡東柵的那片竹林和木板路,“曲徑通幽處,林房花木深”雖然文不對題,但總之詩意無限。東柵大概三個小時就能逛完,待我們逛完已經中午,到了午飯的時間。我們乘著免費班車回到了西柵這邊,我們沒有去景區內吃飯,而是找了一家看起來環境不錯的當地小菜館,進門服務員就熱情的推薦菜品,因為閨蜜是個肉食動物,所以我們點了白水魚,東坡肉,小炒肉,酸辣土豆絲還有西湖牛肉羹。飯菜的味道很好,東坡肉包裹著一股粽子的香味肥而不膩,白水魚肉質嫩滑入口即化,小炒肉色澤鮮亮很是下飯,唯一的小瑕疵就是土豆絲鹽放少了,最后的西湖牛肉羹還算不錯。從小飯館里出來,開始刮起了風,三月的天穿了件單衣的我們也是被凍的夠嗆。我們回到住處換了件衣服,稍稍休息了一會兒,大概三點的時候出發去了西柵,這次出門的又太晚了,最后西柵的好幾處景我們都沒有逛完。相較于東柵,西柵更像是我們在熒幕上看過的江南流水,小橋人家。清澈的水,木質的橋,砌在水中的石塊,那一刻仿佛置身水墨畫之間。西柵不愧是攝影愛好者的福地,因為連我們這種菜鳥級的用手機隨手一拍,都還有不錯的作品。因為游的比較隨性,所以我們去的地方并不多,昭明書院、草木染色作坊、老郵局、還有橋中橋,雖然天灰蒙蒙的可是白天的西柵還是給人溫婉,憐愛的感覺。在這里再堅硬的心都被她的柔情融化了,怪不得當年的乾隆皇帝要六下江南。如果說白天的西柵是一位溫婉的姑娘,那么夜晚的西柵則更像是情竇初開的乖乖女,躁動的安靜著。整個小鎮被微黃的燈光包裹著,柔和中帶著一絲嫵媚。華彩,絢麗,這樣的詞匯在這里未免顯得都有些俗氣。如果走累了,可以去酒吧坐坐,有一個叫老樹林的地方,那里的啤酒不錯。雖然駐場樂隊不算太出彩,可還是可以去聽一聽的,對了,那里的鼓手是個帥哥,我閨蜜看上人了。
以前總覺得夜晚是清涼的,雖然有喧囂的人群,亮眼的霓虹燈,可是總有一種落寞感,可是現在,夜籠罩著這個被眷顧的地方,突然變得沒那么清涼了,你好像不忍心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它。
第三天走的時候朋友說她愛上了這個地方,愛這里的柔情,愛這里的溫婉。雖然這幾年這里被大量的商業化,但總架不住這里的底蘊。一個有故事的小鎮,一個承載歷史的地方,她的存在,似乎就是為了與水相遇,遇見她的柔情,遇見她的隨性,遇見她的傲而不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