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章重點介紹了豐田汽車的崛起過程,以及他所采用的生產方式、商務方式有何不同。
豐田汽車“贏的道理”
所謂贏的道理就是贏的邏輯。任何一件事情,只有在邏輯上說的通,才有可能做得成。要是邏輯上說不通,那一定做不成。
豐田在進入汽車行業之前,首先花時間研究競爭對手“贏的邏輯”是規模經濟,并發現了其中的缺陷,通過精益制造方式,減少浪費,縮短作業時間。
精益制造使“按需生產”成為可能,為商務方式改變創造了基本條件:
圍繞市場需求,企業產生兩條價值鏈,過去談的比較多是供應鏈,以提高響應速度減少生產浪費。產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最近一兩年才聽到比較多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產品定義面臨挑戰,產品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不需要產品,需要的是產品的有用性,需要產品能夠給他們帶來價值和意義,能偶改善生活品質或者生活內容。
“產品概念”的幾個維度:
有助于更全面的思考產品是什么
產品功能
產品價格
產品價值
面市日期
外觀特征
可能的客戶或者首用者
可能的經銷渠道
市場定位
推廣方案
推廣區域定點或布局
市場推廣周期
市場推廣費用
可能的銷售速度
社區商務的職能變化
從職能設計可以看出社區商務方式和深度分銷相比,相同點在于同樣關注人,不同點在于深度分銷關注的是企業與分銷商之間的關系,而社區商務更關注的是企業與最終消費者之間的一體化關系。
金句
每個人在其一生中都應該處理某個大計劃,我把畢生投入于發明新的織布機,現在輪到你了,你應該努力達成對世界有所貢獻的事。——豐田佐吉對兒子的勉勵
思考問題:
作者在文中以小米公司的社群為例分析了社區商務更加貼近于終端消費者,挖掘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并且將這種需求反饋給內部的研發部門進行下一代的產品定義。
這個案例本身沒有錯,小米成功的基礎確實是他的社群營銷做得很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社群營銷很重要,但僅僅有社群是沒有用的,核心還是硬件技術,這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做智能硬件的誤區。
這也是為什么小米的成功可以復制,比如華為砸大筆的錢去做花粉社區,花了兩年時間現在做得也不錯;而小米很難復制華為的成功,因為硬件技術需要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