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這樣一群人,每天清晨或晚上,你總能在廣場上看見他們的身影,伴隨著有節奏感的音樂,忘情搖擺。
他們很有名,遍布祖國的每一個角落,提起中國廣場舞大媽,幾乎無人不曉。
他們的行動力極強,沒有統一的組織,卻行動極其一致。全國上下,同樣的時間,同樣的音樂,同樣的舞姿。
他們的影響力很大,要看一首歌紅不紅,就看它有沒有出現在他們每天播放的音樂里。
每天傍晚,隔壁的阿姨總會準時在門口叫“陳姐,走咯”,我媽高興地應一聲“好嘞“,然后趕緊加快洗碗的進度。一定不能晚,否則,自己的位置就被人占了,只能站到后面去,這樣就看不到領舞老師的動作了。所以,必須要提前搶位,而且不能長時間缺席,否則根本就沒你的位置了。
因為每天晚上都要帶娃出去看奶奶跳舞,天天觀察,這樣一群人竟吸引了我的注意。
他們不用打卡,不用曬圖,不用監督,不會自我感動,但是風雨無阻,自然得很呼吸一樣。他們不覺得累,相反,一天下來,只有這個時刻是屬于他們自己的。
我還發現,這個群體也存在優勝劣汰。
開始的時候,小區里幾乎每塊空地上都有一波人,晚上7點半左右,各派人馬紛紛齊聚,堪稱“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但每一波呈現出的整體素質差異很大,主要與領舞人的專業水平有關。結果是,領舞人越專業,其他隊伍里的人就會逐漸慕名而來,她們帶領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強大,最終,實現在整個小區”一統天下“。
02
從廣場舞大媽的身上,我得出了一套算法:
堅持=專業領袖+愿景+同行者
有時候你會發現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定下了一個目標,似乎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讓自己半途而廢。那么,根據這個算法,我們如何可以讓堅持變得不再困難?只需要做對三件事:
(1)為自己找一個領袖
領舞人的專業程度直接決定一個廣場舞隊伍是走向解散還是走向壯大。
據我持續一年的觀察發現,其實任何一個隊伍里將近90%的大媽是不怎么會跳舞的。但是他們為什么還愿意每天堅持跳呢?
因為我發現,專業的領舞人往往會將每個舞的動作拆解后手把手教給其他人。什么時候學新舞,學多長時間,什么時候練舊舞,這些都有嚴格的安排。所以只要堅持出勤,還是很容易跟上進度的。會做,所以才不會抗拒去做。
所以,如果你想堅持做一件事,可以找一個你想要模仿的對象。這個人,你可以通過網絡或在現實生活中觸摸得到。
他必須是真實的,離你并不遙遠。他可以給你專業上的指導,教你套路和心法,讓你少走彎路。
怎樣去找這樣的人?在互聯網時代,這并不是難題。比如,想學習新媒體寫作,就去找當前新媒體做得最好的那些人,去看他們的微信公眾號、知乎,或者可以直接去在行約見。
在知識付費時代,這一點變得更容易,你可以付費參加他們的在線課程,訂閱他們的專欄,這一切都讓你有機會跟他們互動交流,甚至進入他們的圈子。
(2)為自己找一個愿景
我常常困惑,為什么自己明明知道需要運動,但每天下班吃完飯,就立即進入“葛優躺+手機控”的狀態,一點兒都不愿意動彈;但是,這些大媽們在經歷了一天帶娃和柴米油鹽的忙碌后,卻迫不及待地想去跳舞呢?
后來,我媽的一句話讓我茅塞頓開。她說:她們那幾個領舞人跳得特好看,而且他們選的音樂也好聽。
也許是這樣,每個女人心里都有對美的追求,不分年齡或階層。
廣場舞能火成一種國民運動,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第一,它不復雜,只要努力練習,就能跳個八九成;第二,它激起了大媽們心里的一種愿景,讓他們愿意追隨。
所以,我們能學到的是,當你想做一件事之前,一定要想明白,想透徹。告訴自己為什么想做,想做成什么樣,你必須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可以達成的愿景。只有如此,你才會持續地有強烈的動力去堅持做下去。
(3)為自己找一些同行者
你也許不知道是,廣場舞大媽都有微信群,除了跳舞,他們還會通過微信群的交流讓組織更團結。
每天到點,隔得近的喊一嗓子,隔得遠的在微信群里叫一聲,大家的勁兒就來了。所以,每天準時開始,準時結束,很少人遲到,也很少有人早退。除非是要回老家這樣一些特殊情況,平均出勤率高達90%。
所以,我們可以學到的第三點就是: 當你確定了行動目標,就為自己找一個群體,無論是線上或線下的,都可以。一起走,不孤單。
該如何選擇這個群體呢?可以重點看牽頭人的專業水平、毅力程度以及愿意奉獻的程度。如果牽頭人本身是一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人,那這個群體也很難持續。
03
我特別喜歡羅胖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上提到的“人生算法”這個概念。
專業領袖+愿景+同行者,這就是我找的關于堅持的“人生算法”,每一天都有無數人在不斷重復它。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它,重復它,強化它。2018年,利用算法的力量,也許,我們能讓一切軟肋變成鎧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