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水泥鋼筋之中的現代人,是需要經常去戶外曬一曬太陽的;就像棉被,曬曬太陽會更溫暖,更柔軟,會充滿太陽的味道。
? ?理想中曬太陽的好地方,是在遼闊海邊的沙灘的一棵椰子樹下,躺在干凈的沙灘上,曬著從樹葉的縫隙間灑落下來的似有似無的太陽,半睡半醒之間,一邊曬著太陽,一邊聽著浪花的聲音。又或是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之中,擇一處不深不淺的草地,躺在草地上,看著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感受著若有若無的風。但是,這太奢侈了,太挑剔的心態的,是不適合曬太陽的。在嵐皋縣城,珍稀植物園的草地上就算得理想的地方了。那里有山有樹有花有草有鳥兒蟲子,對于閑適的人,她總是歡迎的,慷慨的,你不需要像財產一樣占有它,卻可以享受它帶給你的樂趣。
周末,找一處比較平坦的地方,往草坪上一坐,就開始曬太陽了。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去想,眼光隨連綿不斷的山一直向天邊蔓延,心也不再蝸居一角,像花兒一樣綻放,接受陽光的沐浴。再看看四周,紅海棠,白玉蘭,粉色的桃花,粉撲撲的櫻花,各種花競相開放。好些樹也抽出了嫩芽,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綠,草的根部,也生出了嫩綠,讓人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新的。暖暖的陽光喚醒了春天,卻也讓人昏昏欲睡。索性躺在草坪上,把之前脫下的衣服蓋在臉上,瞇一會兒。閉上眼,耳朵和鼻子就活泛了。鳥鳴聲,聊天聲,兒童的嬉戲的聲音,連同今年第一次聽到的知了聲,都涌了過來,反而將睡意沖淡了。我一點也不覺得遺憾,一點也不覺得吵鬧,就那么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里。透過蓋在臉上衣服,我看到一線線耀眼的白光,像寶石發出的光芒。雖然知道太陽的色彩,我還是忍不住掀開衣服,從樹的間隙去看太陽。太陽并非我想象的那么刺眼,它射出白色的光,帶著一個肥皂泡樣的圓暈。
我打盹的功夫,女兒已經將偌大的棉花糖撕咬得只剩下一根竹簽了,正伸著舌頭認真地舔食最后那些零零星星的粘在竹簽上的糖,棉花糖的甜正從她沾滿棉花糖的臉上蕩漾開來。吃完糖,她跑開了。小孩子誰會安安分分坐在那里曬太陽呢?
我們小時候曬太陽,經常會玩一種稱之為“擠油”的游戲。提議者瞅準太陽最早照白的那一塊墻面把身子貼上去,然后等著小伙伴來加塞,一個,兩個,三個……直到變為一列長長的隊伍。早晨最先到來的這一米陽光只會寵幸一兩個人,至于是哪兩個,總是不確定的,后來的人總是把前面的人擠出去,而自己又緊接著被擠出去。大家樂此不倦,直到太陽完完全全照徹了學校教室外的整個墻面,也就失去了爭搶的必要,結束了游戲。那時的太陽,不過是孩子們游戲時的一個道具。
童年的游戲又在生活中一遍遍上演,我們不厭其煩地去爭搶一個道具,證明自己能干、富有、優越,就是不懂安安靜靜地曬會兒太陽,細細地品味幸福。或許只有我們老了,我們才會真正地理解生活,撿院子里一處靠墻背風的地方,放一條長凳,靜靜地坐在凳子上,瞇著眼,曬著太陽,那時除了健康的身體、必要的食物和內心的安寧,其他的,就像天上飄著的云一樣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