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還有家里的模樣,父親從后山早鍛煉回來,手里捧著一碗黑米雜糧粥邊吃邊跟在家門口賣菜的農民打招呼,“這個八寶粥,堅持吃對身體有好處。”仿舊的木門烙著歷史的滄桑泛出木紋的新香,猶如父親堅毅的臉龐綻著孩童般的歡樂。雖然離開家鄉已經九年了,過往的點點滴滴都猶在我心。我的堅持似乎從那個時候起就從父親的身上沿襲過來,到了北方后,我把這個習慣帶入了這個DM家庭。
今年1月7日,美國發布了2015-2020版膳食指南。如果有人對這個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一下范志紅老師對這個新發布的膳食指南的解讀。
最新膳食指南5條核心推薦建議如下:
1 終生遵循健康的飲食模式
每種食物和飲料的選擇都很重要。選擇一個健康的飲食模式,熱量水平也要合適,這樣可以幫助你維持健康的體重,保證營養素的充足供應,并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
2 重點關注食物的多樣化程度,食物的營養素密度,以及食物的數量
要在熱量限制范圍內滿足身體對營養素的需求,在所有食物類別當中,按照推薦的數量來選擇多樣化的高營養密度食物。
3 限制添加糖、飽和脂肪所帶來的熱量,降低鈉攝入量
要選擇添加糖、飽和脂肪和鈉數量較少的飲食模式。減少含有這些成分的食物數量,讓它們少到能夠納入到健康飲食模式當中的程度。
4 把食物和飲料換成更健康的選擇
在所有食物類別當中,選擇營養素密度較高的食物和飲料,用它們來替換那些不太健康的選擇。把文化差異和個人喜好也納入考慮中,讓這些健康的轉變更容易實現,也更容易長期維持下去。
5支持全民共享的健康飲食模式
從家庭到學校,從工作場所到社區,在全國范圍內,在各種場合中,都要創造和支持健康的飲食模式,每個人的努力和貢獻都很重要。
這一切對于一個患有DM的人來說更應該是一個健康導向。而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已經逐漸趨向健康的膳食模式的轉變當中。這需要長期的堅持,并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膳食結構與營養搭配。雖然有些東西都是人云亦云,布之天下的健康長壽秘訣都是應人而異的。而每個人的體質都是千差萬別的,適應什么樣的食物與營養都是取之不同的。正如過敏體質的人對其過敏源是需要回避的一樣,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膳食營養方式,這就需要自己對自己的認知更多一點,對自己要更加關心。這一點是其他人無法代替完成的。只有做到自己更了解自己才真正能夠從這個疾病當中走出來。
雖然看似簡單的生活,一如平靜的水面波瀾不興。可是要知道每日里我們都與死神僅相隔一步之遙。這不是危言聳聽,從我開始來到北方的幾個月里就發生過兩次急救事件,都打了120。我才真正意識到低血糖是非常危險的。我開始學習有關的知識,了解他的習慣與對食物的偏好。相伴的九年當中,有很多次都是他自己憑著多年對DM的敏感性而避免了低血糖的發生。所以身邊的人再怎么照顧周到,有時候還是會有疏忽的時候。監測血糖已經變得猶為重要了,幾乎每天最少也要測一次。
真得很希望人生可以平淡如水,一如往夕無憂無慮的日子,有時候我們開玩笑地說,這一路走來,我背的負荷越來越多,他身上的負荷是漸漸變少。這種感嘆的玩笑忽然間讓我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經歷只有當它重新換回輕松的時候,也就明鏡般如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