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馬云做成了阿里巴巴,你知道雷軍做成了小米。你也知道身邊的人升職加薪了,你也知道同樣寫作搞自媒體的人,他成為了簽約作者,而你粉絲量沒到500人。這究竟是什么才導致了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除了天道,運氣,偶然等不可控因素外,我們是否想過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導致最后如此大的差距呢。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所有導致最后的結(jié)局,都在做事的方法和態(tài)度上。這些方法和態(tài)度并非是高大上的東西,而是基本的常識。
這本由日本作家小倉廣創(chuàng)作的《做事的常識:事情一來,馬上就知道怎么做》,講述了做事的基本常識。掌握這三點常識,就能明白遇到事情,該如何應(yīng)對;接到工作,該怎么行動。
(一)直接開始做,就對了。
很多事情,我們覺得不好做,難做。這些“不好做”,“難做”,“壓力大”是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是想得太多了。
作者以自己寫書為例,最開始時遲遲無法動筆,是因為想太多了,覺得沒法開始。最后導致一想到寫書,就覺得壓力大了,寫作好難,更不想開始了。
記得李笑來老師,告訴讀者關(guān)于學英語的事情。當你不知道怎么學習英語時,直接用就對了。比如直接說出來就好了,直接去做題就對了。
在我開始寫作的時候,根本無法動筆,總覺得要準備好思路,準備好架構(gòu),想著萬一寫出來是篇垃圾怎么辦。思來想去一個星期后,還沒有動筆寫一個字。
這就是馬云說的,晚上想想千萬條路,早晨起來走原路。
(二)不要停,每天都有進度
當你已經(jīng)開始做的時候,就不能太心急。既然已經(jīng)跨過了第一步開始做了,就應(yīng)該堅持一會兒。做成一件事,就是當你堅持不住的時候,在堅持一會。
這個方法放到我們?nèi)粘V械呐懿剑瑢懽鞫际沁m用的。我們不可能跑步一周就能從一塊腹肌變成六塊腹肌,我們更加不可能沒有任何寫作基礎(chǔ)的人,只要寫一個月就立刻寫出10萬+這樣的文章。
關(guān)鍵是要堅持,既然已經(jīng)出發(fā)了,那就堅持一會兒。按照自己的任務(wù)清單,一件一件的把它完成好。
(三)重復重復再重復。
在《做事的常識》中特別提到了,作者早起和減肥的故事。有過無數(shù)次的放棄,之后又重新開始的無效用功。很大程度上,沒有養(yǎng)成一個固定的習慣,沒有把早起和減肥重復的次數(shù)做到足夠多。
我當初為了鍛煉自己每天6點早起,那時候心里只有一個目標,只要鬧鐘一響,就必須起床,哪怕什么也不做,也要做到起床。后來經(jīng)過3個月的重復鍛煉后,現(xiàn)在基本上可以不用鬧鐘,也能在6點左右醒來了。
李笑來有一個微信公眾號,叫做學習學習再學習。重復“學習”三遍,可見那些大牛們也是運用“常識”的高手。或許通往成功的路上,重復看起來很笨,但卻是最有效的。
“常識”即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所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做事的常識》并沒有講述高深的法則,而是從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總結(jié)出了做事的常識。這些常識也往往被我們忽略掉了。用一個公式來替代:
開始+堅持+重復=成功。
即便你有好的想法,好的創(chuàng)意,如果只是放在心里,沒有開始去做,都是沒有用的。不去做,然并卵!
很多人都死在了堅持上,我們覺得困難重重,可實際上只不過需要時間而已。
重復不是說不知變通,而是失敗了,達不到意想的結(jié)果,換一種方式,換一種方法重新來過。
事情是簡單的,人心卻是復雜的。做的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三點常識,在做的過程不斷調(diào)整,堅持并重復。只要掌握做事的常識,馬上就知道該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