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日閱讀習慣之31/100)
一、整體性學習順序攻略
1、獲取階段:獲取階段丟失的信息在后面的環節將無法補償,也沒有任何其他整體性學習技術可以彌補這一損失。顯而易見,都無法過腦,談何理解運用呢。
獲取信息有三個主要目標:
簡化——盡可能找出真正需要的信息,將其中無用的信息盡量刪除,只有對你形成模型非常有幫助的才需要認真學習,如果覺得不需要就大膽跳過。
容量——知道得越多,理解的就越深。
速度——一般情況下,讀得越快、漏掉的信息越多,信息獲取也越差,但好的閱讀方法和聽講方法能使獲取階段大為改善。
2、理解階段:獲取而不理解的信息沒有任何價值,理解階段很容易被感知到,但只是表面的理解,此時的信息并沒有很牢地扎根于腦中。對于難于理解的內容,嘗試將其分解為更小的問題、縮小范圍,搞清楚你真正不理解的地方,你才可以深入閱讀,跨越障礙。
3、拓展階段:主要應用模型來簡化和拓展你的結構,同時也拓展對信息的理解,包括對信息的理解以及與其他信息是怎么聯系在一起的。
拓展的方式有三種:
深度拓展——需要很多線索,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但是卻是牢牢鎖定知識的最佳方法。
橫向拓展——需要在知識周圍建立聯系,意味著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和原知識之間建立聯系,比如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發生的事情。
縱向拓展——知識都遵循一定的模式,同樣的模式在其他知識中也會見到,縱向拓展有點難,也是最有創造性的學習方法,如果運用得到,其速度要比深度拓展知識背景快得多。這也是本書的重要內容,常用的比喻法和內在化是進行縱向拓展的最好方法。縱向拓展要求在結構之間建立高速通道,有益于創造性思考,幫助你理解知識。
畫畫圖表有助于進行縱向、橫向和深度拓展,整體性學習常用的技巧是比喻法和內在化,不追求標新立異,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斷地追問,就會達到拓展知識的目標。
4、糾錯階段:糾錯的最終途徑就是實踐,因為錯誤的聯系會導致錯誤的理解,糾錯也可以看作是在整體性知識網絡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刪除不必要存在的聯系。糾錯的主要方法是閱讀與你觀點相反的書籍,還有把你的結論放在現實世界中看看怎么樣。
5、應用階段:學以致用,應用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理論用在現實的過程及時練習的過程也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創造新的途徑,將所學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這是整體性學習的最后環節,也是最終目標。
6、測試階段:測試也是實踐環節,它需要很強的自我意識,測試就是按照前面5個階段的定義,對照著進行檢查,這樣就會更清楚自己當前所處的階段。
二、信息的類型
不同的科目學習內容不同,需要處理的信息類型差異較大,學習時必須根據內容調整學習方法。一般地,信息分為五種類型。
1、隨意信息:描述事實、時間、定義或規則,一般的缺少邏輯分類。
處理隨意信息的方法:聯想法、掛鉤法、壓縮法。
2、觀點信息:就是存在爭論的信息,圖表法對不同觀點的學習很與幫助,可以快速提煉信息所體現出的關鍵思想。
3、過程信息:教導你怎么行動的信息,講述一系列動作、操作的信息。這類信息需要反復練反復去做,但首先要建立正確的背景概念,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
如果有正確的模型也可以提高學習速度,改進模型的技術主要有內在化、比喻法、圖表法和模型糾錯。過程信息的最大優點是如果聯系了,它比其他信息記得更老,保存時間更長,練習之后,你的模型與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4、具體信息:是那些你可以觀察到、聽到、觸到的信息,不過也有些是抽象信息,有時候不好界定。具體信息也可以通過內在化的方法來加固記憶。
5、抽象信息:缺少與感官的直接聯系,數學、物理、計算機、心理學和化學主要涉及的是抽象信息,這信息非常難于理解,但是邏輯性很強。內在化和比喻法對于將復雜知識簡化至關重要,模型糾錯也很重要,通過將信息轉化為更容易想象的圖像,就可以為知識建立廣泛的聯系。
要想超出知識本身,光有熱情還不夠,要尋找各種應用知識的途徑(即便你討厭它),知識因“用”而獲得新的意義。只要用心發現(刻意也行),所有知識都有實際價值,要多讓知識與你的生活或者感興趣的東西產生聯系,不斷發掘出知識的實際用處,尤其思考這些知識對改進自身有什么實際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