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突然冒出來一個念頭:等我有了孩子,我要讓他/她重點學習哪些基礎課程呢?
這個問題讓我很興奮。于是我就發到朋友圈,沒一會兒大家就沸騰起來了。
很多人說:語、數、英
“bababyby”說:音樂課、體育課、品德課
“藍胖子”說:英語、游泳、烹飪、駕駛
“Yuki Yuen”說:溝通、逆商、語言(雙語)
“松實”說:情緒管理,其他無所謂
“樹上的豬豬”說:我寧愿讓他多看看世界
還有很多個版本,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特意問了我的父親,如果重新教子,他會教什么,以下是他的原話:
作為父母和學校教師,只能教給做人的基本道理并引導實踐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以及待人處事的合適方法。孩子掌握了這些基本的東西之后到社會去才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至于今后能否成材或有所作為就要靠其自已能夠隨機應變,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并積極努力奮斗。
說說我的想法。
傳統的小學、中學、大學之分本身來源于德國的普魯士教育法,是工業革命時代的人才“培訓”機制的產物。
我不認為人的成長需要套死在這樣的體系下。同樣,所謂的語文、數學、英語,抑或是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等學科也并不是知識本身的模樣。
如果讓現在的我來設計,我大概會給自己的孩子開設以下五門課程,讓他由淺入深地學習。
1、溝通課
2、邏輯課
3、產品課
4、健康課
5、商業課
溝通課
課程內容
1、如何交流?
2、如何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
3、如何管理情緒?
4、如何與他人相處?
5、如何鍛煉和運用領導力、影響力?
6、如何通過交流獲取充分的信息?
學習材料
1、文學著作、歷史學、經典電影
邏輯課
課程內容
1、如何分析、解構事物?
2、如何尋找事物的規律,掌握舉一反三的能力?
3、如何抓住重點?
4、如何證明和推理?
5、如何提升自己的美感?
6、如何了解自己,分析和重構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學習材料
1、常用的數學、物理、哲學知識會是學習材料
2、天文、旅行和藝術欣賞會是輔助課程
產品課
課程內容
1、如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如何系統性地理解和分析事物、構造事物?如何制定規則?
3、如何快速掌握需要的技能?
4、如何尋找、運作和制作工具?
學習材料
1、經濟學、心理學、化學、生物學、軟件編程、硬件制作會是學習內容
2、繪畫、音樂創作和演繹會是輔助課程
健康課
課程內容
1、如何理解和探索人體運作的規律?
2、如何在惡劣環境中保護自己?
3、如何應對挫折和心理危機?
4、如何保持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舒適狀態?
5、如何提升和保護記憶力,如何使用外腦確保自己的信息獲取和輸出能力?
學習材料
1、基礎的體育訓練和醫學基礎知識會是主要學習內容
2、武術訓練、危機預防、記憶訓練會是輔助
商業課
課程內容
1、如何理性客觀地評估資源狀況?
2、如何獲取、運用和配置資源?
3、如何通過交易獲取收益?(通俗地講,如何做銷售)
4、如何讓資源放大?(通俗地講,如何完成資產增值)
學習材料
1、理財、經營、銷售課會是主要學習內容
2、數據分析和管理課程會是輔助
課程很多,但其實只是提出來20多個問題。
這些問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逐漸讓他去思考,逐漸讓他去了解和經歷,反復重塑自己的性格和習慣,慢慢找到自己的節奏,這樣的孩子,在他成年的時候,我想我才敢放手讓他走入社會。
至于我父親提到的“如何做人”,我認為那是一輩子的事,這個問題應該是他自己畢生去求解的問題,不是父母所能教的,或者說誰都教不了他。就如我自己,關于如何做人這個事,現在的我的想法,跟五年前、十年前的我的想法應該是不一樣的,我相信五年后、十年后會更不一樣。
相信明天的自己,會比今天的自己更聰明。這是我的信條。我想也應該是培養孩子的信條。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王羲之
每個人心目中的課程表都會不盡相同,對孩子的期望也正是自己的人生閱歷所造成的“完美假設”。在寫作這份“課程表”的時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有些我列出來的課程,自己也涉獵有限。
我一直認為,人與人的競爭,是建立在家財與家學的基礎上,個人天賦與努力的競爭。作為父母,很多人都在比拼賺錢,比拼買房,特別是學區房,卻容易忽略了,家學的根本在于自己。
我想,孩子的成長過程應該是自己與他一起成長。所以找到自己和孩子的課程表,也許在孩子-5歲的時候就該開始了。
所以,你的課程表是怎么樣的呢?
****廣告時間****
很久沒有更新文章,經常有粉絲跑到我的公眾號和知乎私信問我怎么還不更新,最近已經發展到有人來罵我太不像話了……實在抱歉。
最近我一直在花時間招聘,如果你或你的朋友考慮換一個更能成長的地方,歡迎考慮一下我的團隊,更歡迎你轉發這篇文章給你的朋友。
公司:小鴻科技
行業:智慧旅游,景區導覽
地點:北京
重點招聘崗位:產品經理、產品培訓生、資深后臺開發、前端開發、文字編輯。也歡迎優秀的實習生。
歡迎私信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