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見了一個大學同學,2013年博士畢業之后去到了石化行業的國企工作,上班沒多久就生了一胎,現在正在懷二胎。我們聊到了轉行和跳槽的話題,我跟她提到了如果考慮轉行需要提前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有客觀的認識,這也就是馬華興老師提到的“估價值”。下面是一個列表,我想非常客觀地寫來來自己現有的工作情況。
如何估價值——評估本平臺價值?
1? 是什么元素讓你堅持下來?——是否真的是慣性因素,是不是有閑暇時間?團隊關系怎么樣?
在剛入職的時候,就想著轉行。當時也沒想為什么轉行,就是想拿到戶口之后多學點東西,對轉行毫無規劃,所以在買了成套的CPA、司考書籍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后來結婚生子產假哺乳假,一直到孩子三歲了,今年愛人創業,我好像也不能隨便動了。那么從最開始工作到現在六年的時間,一直沒有轉行成功,好像還真不是慣性因素。
現在的這份工作按理說也有上升空間,按照一直有的思路讀個博士也不算困難,學位下來之后再評職稱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要上班保質保量完成任務,下班之后的時間都算是自己的,加班也不算多,出差也可以接受,閑暇時間可以陪孩子寫文章。老板是這個方向的大牛,團隊里成員關系也不錯,直接的領導也是個極其善良的人,很體諒我。
這幾年來一直蠢蠢欲動的原因是因為前幾年自己手里沒項目,但是今年工作量也上來了,還比較享受這種狀態。
所以我覺得讓我堅持下來的原因是還算可以的發展空間、融洽的團隊關系。但是想轉行的原因是不滿意現在整體體制,自己好像也沒有做學術的天賦。而且我覺得人要有憂患意識,所以一直在做各種提升自己的工作,這些工作需要閑暇時間來支撐自己。
2 當初選擇這個職業,為了什么?
畢業的時候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出國讀博士,第二是現在工作。當時和現在的愛人剛剛相處沒多久,讀博之后估計兩個人就走不到一起了,現在工作給提供北京戶口,就留下來了。可以說,戶口和愛人是我留下的原因,好像和職業沒什么關系。這也是造成我現在很被動的一個原因。好像是一直被推著往前走,有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同事考博了我也考,同事評職稱我也評。很不滿意這種情況,選擇職業好像也是被動的。
3 假如這個工作有三個價值,那是什么?
有閑暇時間可以多陪孩子和家人
可以在專業層面上深入發展
有多種外出交流機會
4 誰認為這個工作挺好的,他怎么看?
父母,因為他們覺得是這個工作穩定,鐵飯碗。(其實這種說法早就行不通)
愛人,他覺得工作有時間照顧家人。
我們老板,五十多歲的人,特別努力,天分也好,博士兩年畢業,回國之后迅速建立起自己團隊并且在業內積累了知名度和信譽。但是現在團隊里面的有些老師也就是朝九晚五,到達一個層次之后也就這樣了。我好像能看到自己多年之后的狀態,這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狀態。我認為這是在拿平臺的價值高估了自己的價值,這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