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度過七年之癢?我們不了解的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我對他的理解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
結婚久了,新鮮感喪失。從充滿浪漫的戀愛到實實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處中,彼此太熟悉了,戀愛時掩飾的缺點或雙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時都已經充分地暴露出來。于是,情感的“疲憊”或厭倦使婚姻進入了“瓶頸”,如果無法選擇有效的方法通過這一“瓶頸”,婚姻就會終結。
從人的成長角度來講,大多數人是在婚姻中實現人自身的成長。戀愛的時候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還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配偶。
隨著婚齡的增加,尤其是許多家庭撫育幼兒之后,育兒任務的繁重和教育理念的差距,使婚姻中長期積累的矛盾慢慢凸顯。加之雙方人生發展軌跡的不同,造成實力的懸殊和共同語言的減少。
婚姻專家指出,最大的離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婦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從溝通的方式來講,中國有句俗話“熟人不講理”,夫妻間的關系太熟了,往往忽略配偶的需要,不再選擇表達的方式,在表露自己情感的時候不加掩飾,很多情況下會傷及對方。孩子出生之后,母親的情感全部遷移到孩子身上,冷漠成了雙方情感的癥結,彼此的負性情緒相互渲染,使家庭氛圍緊張。
為什么才新婚不久就會出現審美疲勞呢?陳新欣分析說,其實這并不是一件怪事。在她的咨詢生涯中,年輕人前來咨詢的反而比年紀大的人的數量還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婚姻生活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又易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更愿意采取咨詢的方式解決婚姻問題。
根據介紹,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原本的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個年頭都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出現一些問題,后來經常被用來解釋婚姻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出現七年之癢的關鍵在于人有厭倦心理,在同一個環境中呆得久了,難免會覺得很煩、很沒勁,難免會生出一些別的想法。
那么,很自然地,心理學家們就提出了避免“七年之癢”的一些策略:婚前預防。
七年之癢變為三年之痛
婚姻咨詢師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特別指出,大部分問題婚姻都是因為夫妻雙方溝通不夠而導致的,尤其這種聚少離多的夫妻,更要利用機會多做溝通,著力解決問題,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離婚。
為什么才新婚不久就會出現審美疲勞呢?陳新欣分析說,其實這并不是一件怪事。在她的咨詢生涯中,年輕人前來咨詢的反而比年紀大的人的數量還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對婚姻生活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又易于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更愿意采取咨詢的方式解決婚姻問題。
那么,很自然地,心理學家們就提出了避免“七年之癢”的一些策略:婚前預防。
據權威部門統計,出現問題的婚姻中,當初草率結合的比例很大。在戀愛的時候保持較為清醒的頭腦,如果可能的話多聽聽周圍朋友的意見,如果能夠得到婚姻專家的指導就會使婚姻增加理性的成分。澄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用理性的目光對待未來的婚姻生活。
奉獻理念:不要挑剔對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對方。而應常常自問:我能夠給對方帶來什么———無憂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食糧?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些什么,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個親吻,讓對方體會到溫情。
留下空間。許多婚姻在束縛與反束縛中走向滅亡,于是許多人提出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其實應該先給自己留有空間,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將婚姻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婚姻。
調整期待:過高的期待會與現實形成反差,造成雙方的壓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結識的異性中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這就足夠了。
選擇離婚:離婚并不像想象的那樣可怕。如果雙方都認定是錯誤的婚姻,離婚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而離婚之后仍不能好好地反思自己,依然不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話,那才真正可怕。我們經常看到第一次離婚之后,對于結婚和離婚都不太重視了的人,婚姻進入了不穩定狀態,整個人生就出現了巨大的扭曲。
婚姻不是簡單的七年之癢,其實許多婚姻,婚齡達到一定階段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目前彰顯個性的時代,誰都不愿再委屈自己,離婚呈現新的特點:婚齡越來越短,離婚率越來越高。其實,每個人就像一本書,再好的書,讀第一遍時的激動、新鮮和懸念在以后讀時都會淡化,自己要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人常讀常新。用自己的智慧去營造愛的氛圍,將婚姻進行到底。
在這里小編祝愿各位讀者朋友,有個完美的愛情之旅,擁有幸福的生活,如果是愛,愿一直當做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