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深情眼光的背后,誰知道會有多少愁。
1.
假期過后,又回到忙碌的狀態。這兩天,放學走在校道,風輕輕的迎面吹來,終于有了點秋天的感覺。
秋天是個思緒良多的季節,也是我開始寫作的季節。孤獨與溫暖并存,平凡的生活里用文字去記錄點什么,還是很有意義的。
總要一個人,走過一些艱辛,能有人在身邊陪伴是幸運的,沒人在身邊陪著時,要試著和自己交流,學會釋放壓力和煩惱,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要有獨處的能力。
很喜歡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那些一個人的時刻跟自己好好相處,練就更強韌的自己?!?/p>
確實,每個人都需要有那么一段空白期來調整未來的方向。世間紛繁變化著,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孤獨本是人生的常態。
2.
孤獨是什么?對于它的定義,也許可以文字通過來解釋,但它直觀的體現于生活中的那些經歷和細微的事情上。
孤獨是一個人去影院電影;
是一個人去吃飯時都不敢上廁所怕餐盤被收走;
是面對第二杯半價時的無奈;
是買衣服的時候,自己對著鏡子看合不合穿,好不好看;
是一個人在學校生病時,到校門口的門診就醫,掛號的時候,看到排在前面的是一對情侶,那個男生幫他女朋友掛著號,問她好點了沒;
也是一個人的圖書館,一個人的食堂……
當一個人度過了漫長的孤獨,就會發現,你所有的期待和心情,最后還是會想找個人來一起分享。只是在遇到之前,學會獨處和不害怕孤獨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事。
很多時候,只有當你能把一個人的生活過好的時候,你才有能力去經營好兩個人的生活。
“沮喪時總會明顯感到孤獨的重量,多渴望懂得的人給些溫暖借個肩膀,很高興一路上,我們的默契那么長,穿過風,又繞個彎,心還連著,像往常一樣。”
這是歌曲《最初的夢想》的一段歌詞。很多歌曲如果細聽,會后覺原來孤獨早已寫進了歌詞里,只是過了很久,你才聽懂其中的含義。
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獨處和感到累時,會更喜歡聽歌。因為它和文字一樣,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治愈。
4.
曾在網上看到過這么一張圖,就是有人把孤獨分為了10個等級。從第一個等級的一個人逛超市到第十等級的一個人做手術。透過圖片里的這10個等級,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在這個等級范圍內,聯想到當初我們一個人時的樣子。
相比起孤獨,一個人更怕的是無助。唯有自己一個人足夠獨立時,才能做任何事情和不害怕無助。
誠然,離這一點還有距離。足夠獨立,是我們漫長歲月必定要面對和為之努力的事。但如果僅僅只是指孤獨,有時候,孤獨才能讓人靜下來去觀察和思考,并且愿意享受和珍惜這種狀態。
“這個時間點,多少人睡了?多少人失眠?多少人還在工作?多少人還在狂歡?多少人思念?多少人最終能面對深夜的自己?”
這是我在劉若英去年出版的一本新書《我敢在你懷里孤獨》看到的一段話,與此同時,同名的歌曲也于當年發布。
大概是從初中開始就喜歡聽劉若英的歌,《我敢在你懷里孤獨》和《一輩子的孤單》,以及那首廣為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后來》,都是與“孤獨”有關的歌。
這么多年過去了,劉若英依然還是那個喜歡獨處的劉若英,一個人去書店,去咖啡館坐著發呆,在深夜的時候安靜地看書或者寫書,她是過得這么充實而舒適。
無論是從歌曲和文字里,都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她。所以,適時的獨處也是好的。一個人時,確實會感到孤獨,但相反這樣更自由。
我一直覺得能忍受的了孤獨并且享受的人,內心一定是強大的。至少這樣不會在意別人的目光,不會在獨處時身體和心靈變得無所適從,不會讓自己疲倦和無聊。
對于這樣的人,也是自己一直向往和想要學習的,不知你是否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5.
成長是把哭聲調成靜音的過程,我想很多人都看過或是聽過這句話,但同時它也是一個把難過縮短的過程。
二十多歲的年紀,總會覺得有段時間特別的累,每個年齡段都會有不同階段的煩惱,也許慢慢熬過去了就好。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特別羨慕那些不用特別懂事就能活出自己的人,不用顧及那么多,可以活的特別灑脫。無論是高興也好生氣也好,不需要出于任何原因而控制自己。
而這些也只能是羨慕和想想,畢竟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容易,總在某些很難熬的時刻,會感覺人生這一路走著真的特別艱苦。
想要過成功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許孤獨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都說孤獨是人世間的常態,所以陪伴才顯得格外珍貴,要懂得那些感謝給你溫暖和陪伴的人。
可能每一個人一生中都會有那么一段,需要一個人度過的時光,愿你們在這段時光里,學會與自己相處和明白自己的內心究竟要什么,然后努力的去爭取。
夜晚的聲音會發光,我覺得文字同樣會發光。希望給每一個此時此刻和我一樣感到孤獨的人,在看到這篇文章時,能給你帶來一些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