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把很久以前寫的搬到這里來。
? ? ? ? 沒有看過小說《太陽黑子》的我完全是因為演員的組合才堅定的要去看《烈日灼心》這部電影,但是這136分鐘的體驗卻讓我驚訝驚喜不斷。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飾演辛小豐的鄧超和飾演伊谷春的段奕宏。這兩個演員始終是平時比較關注的,也是在我定義中的好演員,不說部部精品,但也是放心之作。這次兩人的合作著實讓我極為期待。
? ? ? ? 電影的本身或許為了順利通過審片,改變了小說中的很多情節(jié),所以整個故事看起來并不會很費勁,甚至可以說敘述的很平凡。借著說書人的一聲拍案,故事直接將三個兇手推至觀眾的眼前??此七€很年輕的裝扮,使人物當時的血性、懵懂、驚恐都顯得很正常,但是重回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一條線卻讓人很好奇。故事一下子來到了七年后,這三個人的命運似乎超出了觀影者的想象,一個成為出租司機,做著好事,拾金不昧。一個成為了協(xié)警,奮不顧身的聲張正義,英勇無比。一個傻傻呆呆,活在孩子一般簡單的世界里。我似乎忘記了七年前的那個滿地血腥的畫面,那個慘不忍睹的回憶。滂潑大雨下,一雙鷹隼的眼睛盯著被劫出租車內(nèi)的幾個人,黑暗中如同一束強光審視著一切,這個人的出現(xiàn)將故事帶向了更加驚險和黑暗的劇情。七年的案情終究被揭開,逃避、驚恐、絕望、解脫;悲憫、不舍、關心、溫情;種種復雜的情緒在角色上展現(xiàn)開來,也讓觀看的我反復體驗。
? ? ? ? 段奕宏是通過《士兵突擊》重回我視線的,袁朗的那份聰明、狡猾甚至是人格魅力上的性感都讓我很難忘卻,之后的《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龍文章更是讓一個角色擁有了妖孽一般的魔力,段奕宏演繹角色時的那份隨意和輕松卻往往帶著勢不可擋的氣場和力量。電影中有好幾場戲讓人物的性格陡然立在觀眾面前。第一場是出場,警覺、銳利、灑脫讓一個經(jīng)驗豐富,智商、情商都極高的警察形象快速展示給觀眾。也讓辛小豐兄弟三人的舊案被重新提起有了一個極為合理的導火索。第二場是袒護辛小豐貪了賭博案的賭資,在辛小豐為了女兒尾巴的醫(yī)藥費做了違規(guī)但不違法的行為時,伊谷春選擇替小豐隱瞞,更是拿出自己的錢替小豐歸還法律。這時候作為正義者的伊谷春有情有義,更是悲天憫人。懂得法律對善沒有上限,對惡卻有底線。第三場是在高樓追逐,當自己懸在危險邊緣,他試圖讓小豐放手然后自首,這個時候對小豐的感情不再是上下級那么冷漠,而是兄弟。作為兄弟,他不舍得小豐因他墜樓而死,更不舍得小豐被自己親手抓捕歸案,審判而死,他想放棄對這個兄弟的窮追不舍、趕盡殺絕;但是身為警察,身負責 任和正義,他不得不維護法律的平等,不得不懲奸除惡。即便善與惡沒有那么清楚的界限……第四場是在監(jiān)獄審訊室和辛小豐的再次見面,完全沒有生的氣息的辛小豐伴隨著腳鐐的身影讓伊谷春紅了眼眶,男人之間的情感表達似乎不像我想象的那樣,一句“可惜了”究竟隱藏了心中多少的感情我實在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只是段奕宏在將點燃的煙毫不猶豫的遞給他曾經(jīng)出生入死兄弟的時候,我看出了他內(nèi)心的無奈和傷痛,有一個鏡頭是在辛小豐講述自己的事情,不斷哽咽的時候,伊谷春在牢房鐵欄的映襯下只露出半邊臉的鏡頭,光打在臉上卻完全不能讓氣氛明亮起來,那種不可言說的痛在那半張臉上顯露無疑。段奕宏總是在一些細節(jié)上讓人很容易的去理解角色,包括點煙吸煙的姿態(tài),念臺詞時那種不羈讓一個警察的形象變得真實而不遙遠,冷靜而不冷酷。段奕宏是一個有魔力的演員,那種克制隱忍和爆發(fā)力總是很突然卻又很和諧的結合在一起,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牢牢抓住觀眾,華彩而細膩。
? ? ? ? 再來講講主演鄧超,鄧超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演員,《艱難愛情》里的孟皓、《幸福像花兒一樣》里的白楊、《甜蜜蜜》里的雷雷,這些角色似乎都是我偏愛的,看似放蕩不羈,霸道,大男子主義,實則溫情善良,執(zhí)著專一。但是最近鄧超的綜藝,微博里的搞怪和電影中的有些神經(jīng)質的喜劇想象讓我似乎有些動搖。但是這部電影下來,我對鄧超更多的是佩服,演員就是能在不同的角色間輕松駕馭才是好演員。一樣講講幾段難忘的戲吧。面對伊谷春時的心虛不安,極力掩飾,眼神中的恐懼和絕望隨著案件的抽絲撥繭變得越來越慎重,幾次在車子內(nèi)的戲,鄧超把每次和段奕宏的對話都設計的那樣的不流利,總是斷斷續(xù)續(xù),吞吞吐吐。雖然作為犯罪者受到懲罰罪有因得,但是依然讓觀眾擔心他的不正常反應會暴露自己藏在內(nèi)心七年的秘密。第二段是在女兒尾巴的病床前的俯身看望的側影,睫毛的抖動讓我真切的看到他眼中的溫柔,有那么一絲陽光照在他的臉上,這個時候的辛小豐真的不是罪犯,是一個深深愛著女兒的父親,那樣輕松、那樣溫暖。后來要將尾巴送走,安慰在車中大哭的女兒的時候的音調(diào)是那樣的不舍,攔在兄弟車前,沙啞和哽咽的那句臺詞,深深的觸動我的心房,那種鈍痛或許是身為父親的鄧超最真實的反應,不是演繹,不是刻意設計,是最真實的聲音,最真實的舍不得。第三段是監(jiān)獄里和伊谷春的再次見面,他的臉上沒有了驚恐,反而讓我感覺到了安心,有太多的話其實沒有說出來,他也不再愿意去解釋什么,只是如自言自語一般重復著“我應該是一個好爸爸”,這個時候的辛小豐,心里只有女兒尾巴,太多的掛念讓他再一次情緒失控。面對注射死刑,回想他談話時對死亡其實是有那么一絲期待的,但是當被真正捆綁在行刑的床上,那種死亡的氣息越來越靠近的時候,安靜的只能聽到顫抖和急促呼吸的聲音的時候,那種恐懼和絕望是難以想象的,但是鄧超的心理和生理反應讓觀看的我仿佛置身其中,整個人跟著辛小豐一起恐懼和絕望,全身緊繃,想要閉眼逃避卻又移不開。一個個鏡頭的切換隨著鄧超由急而緩的呼吸,隨著抽搐的身體慢慢僵直,隨著充滿內(nèi)容的眼睛變得血絲滿布,空靈消亡,甚至一只眼始終不能閉上的鏡頭停止,這種演技我只能是用佩服來形容,也很難想象一個演員在進入這樣的角色的時候究竟是酣暢淋漓還是后怕不已。總覺得鄧超真的讓自己經(jīng)歷了一次死亡,如同一場噩夢,知道自己會醒卻怎么也掙脫不出來的掙扎。作為觀影者我希望演員追逐真實,還原真實,但是作為一個人,我確實在擔心鄧超,深怕他陷的太深走不出來。我在想,2013年就拍完這部電影的鄧超會在隨后選擇各種喜劇角色,變得越來越逗比,會不會是他讓自己盡快走出來的一種方式,因為辛小豐實在是太過壓抑,太過黑暗。
? ? ? ? 整部電影講的主題思想其實就是罪與罰,作孽與救贖。辛小豐三兄弟因為七年前的殺人案自覺罪孽深重,然后開始了七年自我救贖的道路,但是真正的救贖其實是很難進行的,因為就算在外人眼里他們成為了好人,但是在自己的心里,那把尖刀始終在攪動他們的心臟,痛苦而無可奈何。當時,他們貪生畏死,或者是因為出于自己的私心,但是后來他們寧可一心向死,也想換一個光亮和干凈的未來給女兒尾巴。就像小豐說的,為自己他絕不可能這么做。他們的救贖是通過求死來完成的,內(nèi)心的審判是一種煎熬,他們承受了七年之久,但卻在尾巴有所托付的時候毅然選擇死亡,甚至可以說是冤死。這種判決似乎是他們爭取來,用’爭取”或許不合適,但卻是最形象的說法。對自己的解脫其實可以更早,只是苦苦支撐的理由落到了一個比較俗套的詞上“父愛”,一個充滿善意和溫情的詞。
? ? ? ? 最終,善與惡其實不可能分的那么清楚,但是自我的審判如同頭頂?shù)幕位瘟胰眨茻總€人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