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呱呱落地,這個小生命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了。大人們總是習慣把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帶給他們:太陽是明亮的,花朵是美麗的,家是溫暖美好的……小天使們就在這個由父母營造的幸福的天堂里快樂地生活。然而,當他們漸漸長大,不僅自己會看周圍的世界,而且還會自己去想,去思考、探索個究竟。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敏感得多,大人的眼神、表情以及家里的氛圍多少都會讓孩子隱約地感受到“美麗生活”背后的真實。在孩子的理解范圍內向他們解釋事實遠比閉口不談好,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總有很多的不如意,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夠乖,不夠好,他就會超乎你想象地勇敢面對。
告訴孩子你不如意的理由
媽媽誤解: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摻和,這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
情景回放:娟娟和丈夫在經濟上有了些困難,從討論問題變成了爭吵,為了不影響孩子,他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可是還會偶爾傳出吼叫和怒罵聲。這時候兒子浩浩正膽戰心驚地注視著父母的房門。但是,娟娟從來不對爭吵做解釋,這讓浩浩開始疑神疑鬼,有時候半夜也會悄悄爬起來,去父母房間偷看他們是否還在一起。浩浩變得不愛參與小伙伴們的游戲了,因為他要待在家里守著父母。這種對父母無時無刻的“監視”讓小小的浩浩筋疲力盡。
幼兒視角:擔心自己是父母爭吵的原因。
父母不開心或者生氣往往會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當父母吵架時,孩子會感到不安和內疚。實際上,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卻還無法完全理解成人的世界,對他們閉口不談爭吵的真相只能引起孩子更多的猜疑。孩子很有可能在他們小而簡單的世界里尋找父母生氣或者難過的原因,他們感到不安是因為覺得家庭遇到了威脅,感到內疚是因為他們擔心這個家庭沖突是因為自己的表現不夠好,在很多情況下,孩子經常會認為自己是家庭沖突的原因。
在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無法在父母發動的內戰中保持中立和理性的判斷,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能力保護自己。當父母爭執時孩子往往會想到,他們不愿在一起了,我也沒法和他們在一起了,他們都不要我了。
不如這樣做:告訴孩子這不是他的錯。與其做不到在孩子不發覺的情況下解決問題,不如讓孩子知道父母之間有分歧、有問題,他們需要協商和解決會更好。
向孩子保證依然愛他,保證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父母之間的爭吵而減少。父母的爭吵會讓孩子擔心被拋棄而產生焦慮,適當的保證可以讓孩子安心,讓他知道父母有意見分歧,但并不影響父母對他的感情。
先讓孩子知道你的離開
媽媽誤解:小孩子聽安排就行了,有些事情讓他太早知道反而很麻煩。
情景回放:鄭潔將要出差一個月,可是5歲的女兒讓她十分頭疼,因為女兒平常極其黏人。如果告訴女兒自己將出門一個月,那女兒一定會大哭大鬧。為了省去這一幕,她串通好丈夫,臨走時說自己要去趟超市,然后就這樣不辭而別了。可是女兒在這一個月里幾乎每晚都是哭著睡覺,白天很多時候一個人站在門口。
幼兒視角:誤以為自己遭到拋棄。
母親的突然消失會讓孩子感到害怕、恐懼、焦急、煩躁,而且這種“超市”的謊言能輕易地被拆穿,換來的只能是日后孩子的疑慮和不信任。提前告訴孩子,雖然可能引起一時的哭鬧,但是讓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個準備。讓他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會感到害怕。
不如這樣做:坦誠地告知孩子,自己為了其他事情要與她暫時分開,同時表達對孩子的戀戀不舍,讓孩子明白即使自己不在但對她的愛卻一點都不會減少。而在離開以后可以給孩子打電話,或者通過網絡視頻等保持溝通,在缺席的日子里依然送去愛意。父母平和而充滿愛意的聲音是對孩子焦慮情緒最好的撫慰。
???iCJ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