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一篇文章《不主動怎么會有故事》,談到主動的問題。其實,愛情也好,東西也罷,總的來說,確實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爭取。我一直相信,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只在童話故事中。
我佩服那些為愛勇敢宣言的姑娘,她們愛的真摯而熱烈,敢于直面自己滿腔的情感。她們奉行山不來就我,我就向它走去,是典型的大膽而主動的姑娘。
寫完上一篇文章之后的一兩天,突然想起了一些往事。
⑵
那是大約2014年的時候,我陪一個姐姐去醫院胎檢。醫院人很多,每個掛號窗口都排著老長老長的隊。姐姐是孕婦,這隊自然是由我去排。
等我拿著掛號單到門診找姐姐時,正好遇到兩個男孩子陪著一個女孩子從醫生的坐診間出來,臉色都不大好。三人年紀都不大,十六七歲的樣子,我感嘆他們這么小便結婚了,自己都還像一個小孩子,就要孕育自己的孩子了。
我慣常的以為在兩個男孩子中,有一個應是這個女孩子的丈夫,但我不明白,女孩兒懷了孩子大家臉色都不好,就連女孩自己都沒有絲毫做母親的喜悅。
隨后,里面的醫生走出來,手里拿著一張紙:“走那么快,打胎需要有人簽字,這字你們誰簽?”三人有些無措,女孩子已經瀕臨要哭的地步。
旁邊的一位阿姨還好心勸了一番,提醒他們不要輕易舍棄一條生命,等以后他們再成熟一些,或許會為今天的決定后悔。縱使年輕,但為人父母應該有為人父母的責任。
離門口很近的那個男孩兒有些不耐煩,另一個弱弱的說了聲:“可是我們并不知道這孩子是我倆誰的。”我能感覺到現場聽見的人瞬間處于石化中,不明白這些孩子在鬧些什么。最終,那個不太耐煩的男孩兒簽了字,去了手術室。
后來,我聽和他們差不多時間來的人說,他們還都是高中學生,那個孩子是沒辦法生下來的。
我有些為那個女孩兒感到悲哀,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她連自己孩子的父親是誰都不知道,也不想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譴責那個女孩兒生活如何混亂不檢點,只是覺得,不管如何,最終承受壓力和痛苦的,只是那個女孩兒罷了。
我不知道許多年后,那個女孩兒會不會為這件事而悔恨。可我知道的是,這件事都成為一道揮之不去的傷疤,歡樂也好,后悔也罷,都是既定事實,無法改變的。
一個女孩兒,一定要懂得愛惜自己,保護自己。要知道有些遺憾一旦鑄成,便是一生。
在追求自己的愛情時,保留一些底線。
⑶
周圍的人都說,我性格溫良,很難和周圍人有什么矛盾。我仔細回想,這一路走來,確實很少與人結下仇怨。可是如今或許沒人知道,我曾經和人打過架。
那還是在幼稚園時,那時就已經學會在桌子上畫三八線。我同桌每次都把線要往我這邊多移一些,而一旦我碰到線便拿筆戳我。就這樣,終于有一天,我們爭吵起來,也不知道誰先動手,反正最終我是沒打贏的人。
就這樣,從此我與她便結下了梁子。上小學時,她去了外地讀書,我倆從此再沒見過,自然也不會去打聽關于她的消息,我已經把這個人忘了。
去年冬天,媽媽打電話告訴我,她跳樓自殺了。
寒假回家,偶然聽她一個親戚談起,她愛上了一個外省的男人,可是家里父母長輩都不同意她嫁去外省。為此和家里鬧了許久的不愉快,后來更是固執的不在家里住,和男人一起在外租房住。她天真的以為,只要她表現出堅決的態度,然后生米做成熟飯,便能夠得償所愿。
她把她所有的身心都給了那個男人,家人也只得默認他們在一起。
有一次,她從家里回到出租屋,沒有見到那個男人,后來也一直沒見過。沒人知道他們到底發生了什么,她回到了家里,整個人都變了。
父母以為等過些時間,便會好的,反正最初他們就不同意的,男人走了更好,直到她跳樓自殺。
大概知道了關于她的事情,我有些惆悵。雖說曾經與她有些不愉快,可那到底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如今只是惋惜。
⑷
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告訴大家,需要主動才會有故事。
如今想起這些往事,卻又覺得需要拿著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提醒大家。你可以去愛一個男人,可以主動去追求,但是不要把自己的全部都賠進去。沒有男人值得你用生命去討好。
張小嫻在《謝謝你離開我》中寫道:“總有一天,你會對著過去的傷痛微笑。你會感謝離開你的那個人,他配不上你的愛、你的好、你的癡心。他終究不是命定的那個人。幸好他不是。”
愛情再美好,那個人在重要,也要愛惜自己,也要保護自己,我們不止為了愛情而活。
所以啊,希望所有的女孩“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