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很多煩惱都源自于不能跟“自己”友好相處,頭腦里有兩種聲音不停地較勁。
《象與騎象人》此書啟迪我如何順從、訓練“大象”,而不是打一開始去跟兇猛無比的“大象”干仗、講道理,然后灰溜溜敗下陣來、甚至被狂怒的“大象”一腳踩死。
以下這段是關于“認知療法”最細膩、獨到的寫法:(你注意到“灰色”、“大象的恐懼”、“再詮釋”、“香蕉”,特別是“一點點放松、一點點快樂”、“一點一滴”這些令人動心的詞語了嗎?)
據說最高境界能修煉到“象與騎象人”融為一體,朝著共同的方向一路狂奔,達到所謂的“心流”狀態,找到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我學著覺察并記錄一點我的“大象”最終馴服于我的“騎象人”之體會:
去北京的高鐵上,我已經連續追劇五六集,而我當天閱讀和拆書打卡的任務還沒完成。
一個主意說:罷了,反正就緩存了這么多,高鐵上聽課、打字、排版啥的都不方便,又沒人逼你學這些,難得出個差就別給自個兒添堵了。還是一口氣看完吧,這都是到了緊急、關鍵的情節吶!
另一個提醒道:你看你以前多自律一個人?近來這是怎么了,每次一旦點開一個熱播劇,就放不下,不是一天跟兩集,而是老放縱自己昏天暗地沉迷于手機!甚至“廢寢忘食”,孩子都不管了!我看你是沒救了,照這么下去,談何提升閱讀力、掌握拆書技法,為自己的成長服務呀?他爸不都說了,你有點三心二意,雜亂不專,很難成事,難不成就被他說中?
雖然只是不強迫的免費打卡,完不成也沒啥利害損失,不過今天一天中斷了,就證明整個過程持續并不完整,自己沒有兌現承諾。
再說了,看劇老緊張啦,切換下頻道,臨時閉目養神,思考下拆頁和作業內容,抽出幾分鐘不就交差了嗎?做完再回來把剩下的幾集全看完,就不用瞻前顧后,左右不自在了,豈不痛哉快也?!
當然,我就真的這么做了,兩不耽誤,對自己“騎象人”的這次小勝有點滿意。
我的“大象”經常沉溺于:
葛優躺、癱坐著、不起身、不喝水、不離開電腦屏幕或者手機操作、不把眼睛移向遠方或窗外、不下樓、不做操、不挺胸收腹抬頭、不直起腰桿兒、不想動、不想走路、不想飯后百步走、不想整理家務……嗜懶成性、不再重視體質、放棄追求優雅。
由此引申一個認知扭曲改寫的“大象”馴化計劃:
針對三個方面的錯誤認知:
一、客觀條件所限:
宿舍周邊環境差,不是曾經有一周在院子里定時定量走路鍛煉,效果也還不錯,身心還蠻愉悅嗎?
以為養生保健多煩,姐姐們不是提供了很多熬湯煮粥、穴位按摩等簡化做法嗎?
覺得辦公室不方便,哪會啊,會議室、空的副總室拍拍打打、午休養神都可以啊,樓上樓下走一趟,應邀跟同事去河邊散步,沐浴在溫暖陽光中,說說笑笑,又可以增進感情,交流想法,還能改正懶散,何樂不為?
你不是了解時間管理、深度工作方面的技巧嗎,整個番茄鐘,按部就班提醒自己別成天埋頭苦寫不就好了,鬧鐘一響就站起來,進行真正的休息。
二、無所謂的態度:
似乎一直這樣過來也都沒啥惡果,才不是呢,這個一年體重增加多少?小肚囊也太糗了吧?肩頸椎問題多折磨人,有一段時間不是睡眠質量奇差,還有一點神經衰落嗎?難不成小小年紀,臨了落下一身后遺癥望洋興嘆啊!
姐姐們和閨蜜們正的反的例子都擺在那,你自己看著辦吧,到底要不要走一條明知悔之晚矣的老路!
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你看婆家的姑姑們,那無論每時每刻家里都是一塵不染,老爸干農活那個細致,菜園、田埂整齊劃一的,老媽的繡工手藝,方圓百里也是出了名啊,姐姐姐夫也都是廚藝好手,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有滋有味,怎么輪到你個幺妹兒,就扶不上墻呢?
三、別的地方我不是還過得去嗎!
誰說人這輩子光一樣拿的出手就歐凱了?你還要給兒子以身作則呢,不是想怎樣怎樣成為有一席之地的人嗎?身體素質過不去,基本的個人形象不過關,讓別人怎么看你,如何信賴你呢?
況且,別的某方面做到了,恰好證明你是個自律、負責任的人,如何能抗拒更優秀的自己呢?
很多習慣養成,重點在于日常生活,別跑偏了,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