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孩子才期盼長大,大人們都拒絕成長。
長大后的時間,仿佛被偷偷調快了一般,滴答滴答往前狂跑,突然安靜下來想想,才發現,一年又到頭了。說些很喪的話,年初定的計劃幾乎都沒有完成吧,曾經喊著要實現的夢想,都扔在閣樓上,沾滿了灰塵吧,或許已經被造夢者拾走,送給別的小孩了吧!
不知何時起,網絡上流行了“喪”,“我差不多是個廢人了”,“漫無目的的頹廢”,興許是正能量雞湯喝多了,需要中和一下吧。某天逛街的時候剛好遇到網紅奶茶店--喪茶,果斷跟跟風,試試味道。喪茶有很好喝嗎?倒也不見得,但為何還是有人去嘗鮮,有人去加盟,不過是因為它擊中了這個時代部分的心跳而已。它的配文,它的名字,剛好符合喪文化,或者它本來就為了喪而生。“碌碌無為紅茶”,“浪費生命綠茶”,“手機玩到發燙萬年單身狗西瓜奶蓋”“加油你是最胖的絲襪奶茶”……我們為何喪,不過是對自己無能為力的自嘲,不過是對求而不得的妥協。
王小波說,人一切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那些心有溝壑的智者,那些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何至于會歇斯底里,何至于會悲春傷秋。我們學著成長,不也就是在學著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并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回顧我的整個2017,好壞參半,就像前文說的,年初制定的計劃,幾乎都沒有完成,甚至于大多時候,我都忘記了我有制定計劃這回事了。誠然,我并不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也不是一個很關心國際局勢,國家大事的人。我就像古時候靠天吃飯的農民,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我的回顧,我的告別,都基于我自身。
不過也總有一小半是好的吧,在夏天的時候學會了游泳,不是因為熱愛,只是覺得應該學會這項生存技能,在萬一遇到意外的時候,不至于只能聽天由命。失去對生命的掌控,會引起生物最為原始的恐慌,這也是可以理解,為何有人如此害怕生活失去掌控,因為印刻在血液里的生物密碼。
工作趨于穩定,連帶一點小突破,原本充滿迷霧的未來,稍微撥開了一點云霧。學會付出和表達愛,帶爸媽去旅行,為他們買喜歡吃的東西,常回家看看,去見想見的人,去向往的地方。從月光族變成有存款的人,哪怕一點點,也是一種進步。
整個2017,在斷斷續續的小病小痛中度過,唯一的好處估計就是逼著自己戒掉不好的習慣,認真吃飯,早睡晚起,不吃垃圾食品,關心自己,關愛他人。說總比做來得容易,希望2018,不像2017就好,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而革命尚未成功。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有人說,畢業后還讀書,證明你還沒有對生活妥協。引申言之,年初計劃還是要做的,證明你還沒有放棄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比起做不到,我更怕自己不敢想,放棄對更好生活的渴望,那還能拿什么支撐著我們繼續往前走。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時候你跟不上,不是因為你后退了,而是因為你沒有往前走,大家都往前走,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后來,就只剩你在原地了。那時候,你又該如何自處呢?如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又該如何言傳身教呢?
告別了2017,還有2018,時間并沒有盡頭。然則重要的是,你要告別那個還不夠優秀的自己,跟他說,嘿,再見了,雖然感謝你陪伴了我許久,但我要到更高的山頂去,因為那里能看得更遠。就像生活在3600米海底的蜘蛛蟹,蛻去原先的保護殼,只為了長大,雖然剛褪蛻去保護殼的時候最容易受到攻擊,但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里,自身的強大才是安身立命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