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我所理解的《番茄工作法》
? ? ? ?
? ? ? ? ?
? ? ? ?我是一個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的人,周圍有任何動靜都會成功的令我從所做的事情中中斷開來。因此,但凡需要高質量整理分析的工作,我都必須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做,這樣的壞處是我犧牲了很多可以休息的時間,同時又浪費了大把寶貴的白天時間,這種短視的時間管理方法,使我的效率非常低下,因此我渴求有一種更有效率的時間管理法。
? ? ? ? 我深知“時間無法管理,能夠管理的只有自己”,《番茄工作法》作為風靡全球的工作方法,正是教給我們一種簡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讓我們有簡單可操作,可視化的方法,分步驟的去實施單位時間的效率提高。它的核心原則是“一次只做一件事”,將25分鐘作為一個番茄鐘,通過番茄計時器的滴答聲和鈴聲刺激形成條件反射,使在每個番茄鐘內都專注而高效的工作。
? ? ? ?《番茄工作法》的發明者是弗朗西斯科·西羅里,這個發明得益于他住在郊區,常常要到市中心去工作,而他乘坐公交車去市中心大約需要25分鐘,作者選擇在這個時間段內閱讀與他工作相關的實用書籍,后來他發現成果驚人。后來他反思因為時間相對固定,活動單一,目標單一,他以此想到若將每天的時間分成小段,和乘車的時間差不多,這個時間段內專注工作,一定可以提高效率。他借助了廚房的計時器小番茄計時,因此命名為“番茄工作法”
? ? ? ? ?我并沒有看到《番茄》的原文,真正讓《番茄》發揚光大的是瑞典的史蒂夫,有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為背景的程序員,通過不斷使用和教別人使用番茄工作法,得到一套簡單易操作的步驟和流程,并形成文廣為流傳。
? ? ? ? ?雖然只是薄薄的小冊子,作者卻花了不少筆墨講述番茄的原理,他從大腦結構、性能、生物節律來說明,通過執行一套相同的動作和準備程序,可以使大腦自我調整,進入執行某類事物的最佳狀態,而番茄工作法恰好就是這樣做的。下面我將介紹番茄工作法的具體操作:
一、 所需工具(三張白紙和一個定時器)
定時器可以選擇廚房定時器、沙漏、手機鬧鈴或者電腦軟件
三張白紙的用途如下:
? ? ?1)“今日待辦”表格:填寫今天日期、名字,列出打算在今天進行的活動。注:每天早上這張表格要換新的
? ? ?2)“活動清單”表格:列出最近要進行的活動,隨想隨填,不用排序。注:隨時可增加新的活動,劃掉已經完成的,此表格可以用很多天,
? ? ? 3)“記錄”表格:記錄每天的番茄鐘的實施及完成或中斷情況。注:用于比較每天的跟蹤記錄,此表格可用很多天。
二、 具體操作流程:
? ? ?1) 填寫“今日待辦”:從“活動清單”挑出今天需完成的最重要的活動,填到“今日待辦”表格中。相當于每天在開始任務之前,給自己一個白紙黑字的計劃。
? ? 2) 分配好“番茄鐘”:根據“今日待辦”事情,分配好每項事情的完成時間和番茄鐘的個數。例如:事件1在上午的8:30至9:30完成,需要2個生物鐘(即為50分鐘)。這一步相當于使計劃的每件事情都有對應的時間去完成,且規劃了所需時間。
? ? ?3) 專注于“番茄鐘”:選出來的活動,相當于一個承諾,要求在“番茄鐘”內,心無旁騖,專注于當下活動,這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因此,今日待辦事情的選取及番茄鐘的個數一定量要力而行。
? ? ? 4) 休息,當番茄鐘結束,定時器鬧鈴響,表示已經完成一個番茄鐘,這時應該立即在今日待辦表格的相應活動旁邊劃一個×,然后休息一下,休息的時間可長可短,以3-5分鐘為宜,可以稍微走動,或者喝點水,吃點自己喜歡的小零食,相當于給自己的獎賞。注:休息時考慮工作是不允許的,不要打電話,完全放下,讓大腦充分吸收過去25分鐘的腦力震蕩,這樣就會有更好的狀態進入下一個番茄鐘。
小結步驟:計劃、專注于完成、無憂休息,只需三步,看起來很簡單,可是以下需要注意的事項
三、 番茄工作法需要注意事項:
? ? 1) 番茄鐘的原子性:不能使用小數。番茄工作法的原則是:一次只做一件事,番茄鐘要保持完整性,不能有0.5個番茄鐘
? ?2) 中斷的處理:25分鐘的番茄鐘內被中斷是常態,可能是自己造成的內部中斷,或者是別人造成的外部中斷。
? ? ? 內部中斷的處理:如在一個番茄鐘內忽然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需要處理,只要不是十萬火急,接受這件事,在 “今日待辦”表格中記錄下來,然后繼續手頭的工作,避免真的被打斷。
? ? ?外部中斷的處理:生活中常有外部中斷,例如:收到手機信息或者來電,或者有人過來尋求幫助。手機信息或者來電,若可以延遲,可以記在“今日待辦”表格下半段“計劃外緊急區”,在完成番茄鐘后來處理;若是有人來尋求幫助,且無法推遲,那么就在“今天待辦”表格上,寫下中斷符號,作廢番茄鐘,并找時間再來處理。
? ? ? 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完成的或者被中斷的事件,在“今日待辦”上可視化,這樣不占用大腦的空間,即便可以緩解壓力,輕松專注于當下番茄鐘。
? ? ? 3) 預估的重要性:番茄工作法要求花時間做回顧,將“認為自己能做的”與“實際做到的”進行跟蹤和記錄,這樣才能不斷改進。
? ? ? 首先放松心態:如果規定的番茄鐘內并未完成工作,不需焦慮,因為你的基本承諾是花25分鐘,盡可能努力做好,關鍵不在于當前活動能否在當前番茄鐘內完成,關鍵是在這一刻你盡了全力。
? ? ? 其次學會預估:雖然無法預知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但可以通過訓練和監控,積累做預估的經驗和技巧,例如通過歷史記錄的類似事情所需番茄鐘的個數來預估。也可在今日待辦事情中增加一列,列出實際完成所花番茄鐘的個數,在“今日記錄”中小結誤差,日后便有依據了。
? ? ? 4) 關于番茄鐘的25分鐘,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作者的25分鐘是怎樣來的,可否換成20分鐘或半個小時,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作者可能是根據注意力的長短通過不斷的操作發現25分鐘最好用,那么在最初開始使用時,完全可以根據自己注意力的長短來設置時間。
? ? ? ? 我的時間非常零散和不固定,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因為是薄薄的小冊子,我間斷的花了3個小時來完成這本書的閱讀,其中跳過了很多我不太理解或者偏理論的部分。而寫這篇文章,我大概用了10分鐘來理清我要寫的思路,然后用間斷的3個番茄鐘來完成有2400字的此文,細想起來,仍是比以前提高了效率。因此我想假如每天能養成“今天待辦”和“今日記錄”的習慣,并且努力讓自己在每個計劃的番茄鐘內全力以赴,在該休息時盡可能的放松自己,定可以改變很多拖延的習慣,那么空下來的更多時間,就可更好的享受生活了,這便是我最想要的。
我是微笑的左左
期望我的分享對你有用